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论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吸收、骨质破坏和骨质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各年龄中均可发病,成人中多发于中年女性。本病为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如不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情会逐步发展加重,造成对骨关节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各国学者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有关 RA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证实,RA 患者 HPA轴功能下降,可能是滑膜炎症产生和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HPA 轴是通过其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和迁移而达到抗炎的作用。 结合以往的文献研究与阎明华主任中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我们认为该病的病因是肾虚,尤以肾阳不足为发病的重要原因,肾阳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脉络,络道不通,发而为痹,且在病程中易挟痰挟瘀。通过对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发现不同病种的肾虚患者 HPA 轴功能低下,并揭示温补肾阳方药是调节 HPA 轴的有效手段。因 RA 发病的重要内因为肾阳虚,而反应肾阳虚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 17-羟类固醇(17-OHCS)和血清皮质醇,为HPA 轴的产物,故 RA 的治疗应从肾论治,以调整 HPA 轴功能为目的。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病因病机,我们制定了温补肾阳,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2.临床研究 60 例 RA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 例应用补肾通络方,对照组 30 例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1 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观察治疗前后 ESR、CRP、RF、Ig、皮质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补肾通络方治疗 RA 的总有效率为 96.7%,并且在改善关节症状(晨僵、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方面(ESR、RF、CRP、IgA、IgG、IgM、皮质醇)均优于雷公藤多甙片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显著 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大鼠肾阳虚痹证模型的制备。2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完全弗氏佐剂制作关节炎模型(AA),并给予羟基脲灌胃制作肾阳虚模型,以两种因素制作肾阳虚型 AA 关节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测尿 17-OHCS 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足肿胀明显,并且17-OHCS 下降明显,与正常组相比 P<0.05,说明肾阳虚 AA 大鼠模型制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