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城乡书写——论鲁敏中篇小说创作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敏,一个“70后”作家,在“文学已死”或“向死而生”的各种议论中,她不为所动,坚持要接近或靠近她希望得到和看到的东西。她摒弃卫慧、棉棉式的私人化写作,也没有池莉式对现实的悲观书写,而是继承了沈从文先生的二元对立模式,同时书写着自己的都市和乡村。她的笔下的都市是市场化中的都市,乡村是日益现代化中的乡村,她的在这种动态书写中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对精神关注,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塑造和挖掘,凸显社会转型中的个体状态。  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从鲁敏小说中城市和乡村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背景入手,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精神状态层面的分析,进而挖掘鲁敏对21世纪社会转型当中的都市和乡村的独特的思考。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进行解读,主要通过对物欲价值观、婚恋观和都市霸权的观照,看到当下被市场征用的都市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精神上却是是孤独和迷惑的。作品中灵魂的缺失和暗疾的无处不在成为鲁敏观察、表达生活的主要形式,但是鲁敏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个体抑或说当下的书写中,而是把这种对人性的叩问推及到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以政治为纲再到当下的以市场为导向,看到了人性缺失的群体性和历史性。  与其他小说不同,鲁敏在书写都市人的物欲和暗疾时,在批判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例如以市场为导向所导致的物欲价值观和现实婚恋观,在都市霸权和排挤中产生人性扭曲等,这在笔者的解读中都有涉及。  第二章主要是对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进行解读,这部分小说是被评论家广为赞美的作品。在这些小说中,鲁敏给东坝这个典型环境赋予一种精神家园性质,从最开始的《白衣》中对恶的发现,到后来的《逝者的恩泽》中对善的描绘,鲁敏有意的用“择美”和“遮丑”的写作方式,写着自己记忆中的家乡。但是,社会转型中的乡村是动态的、变化中的,乡村的人开始以主动的姿态向都市文明靠拢,他们既羡慕和向往着城市文明,又不忍和乡土文明彻底决裂。  在鲁敏乡村和都市的对立书写中,对乡村彼岸世界的展现是另一种的对都市恶的批判,抑或说是一种反文明的体现。鲁敏一厢情愿的在把乡土中人物情感、思想方面受都市消费文化影响的痕迹主观的“纯洁”化,是一种逃避现实,在童话中寻找美的体现。  第三章是对鲁敏这种城乡对立书写模式的原因探究。分别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对中国乡土小说书写的传承三方面来分析的,试图知人论世,从鲁敏自身出发去研究她小说中的深层内涵。  
其他文献
近期研究表明,铬合金工具钢进行低成本的下贝氏体短时处理是可行的.但这些稍高于Ms温度的热处理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残留奥氏体.为了更好地从金相学的角度弄清奥氏体转变为下贝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被法国评论界认为是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往往通过个体记忆来折射法国的社会历史事件,藉此展开深度的哲理性思考。本文以
“书法热”带来了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然而,在当代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膨胀的书法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书法艺术在当代
本文以“把”字句、“比”字句、存现句教学及实验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汉语语法教学法——“构式—语块”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在重视词语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前提下,运用构式语
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当地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下,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形式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这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模式下的民
“把N一V”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格式,它形式简炼,意蕴丰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以及变换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平面”理论
根据对安徽电网220 kV系统变压器保护动作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变压器保护易发生误动的保护类型及造成误动的原因,并结合实际介绍了防误动的一些措施,旨在防止类似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多的关注分数、成绩、等级评价等,另外由于受到个别教师素质的影响,经常出现“语言暴力”,这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重要影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