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四品》与《郑文公碑》比较研究——兼及北魏书风的审美探讨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书体,它主要以石刻的形式流传后世,其中主要以摩崖、墓志、碑碣和造像记等为大宗。由于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政权实力极盛,其贵族“汉化”程度也比较高,文化事业也较为繁荣,也带来了书法的大发展,故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魏碑石刻。这些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以其技法之妙、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艺术价值之高,无愧于我国书法艺术宝库的珍品,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们也有助于对整个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的文化发展,魏碑书法艺术的审美成就有着很大的意义。   本文就是以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性作品《龙门四品》与《郑文公碑》为对象进行的比较研究,它们分别属于被誉为“方笔之极轨”的龙门造像,和被誉为“圆笔之极轨”的云峰石刻,是魏碑书法艺术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代表的作品。通过对它们的用笔、结构、整体气势的分析、对比与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各自的艺术背景、用笔特性、结字方法,以及由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各自特殊的艺术审美特征。再通过论述后人对它们的重新认识与发现,特别是清代碑学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的审美发掘与塑造,将它们的审美风尚充分地发掘出来,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与研究它们。
其他文献
绿洲是人类适应干旱区自然环境的产物,紧张的人地关系与高效的资源利用模式充分体现在绿洲乡土景观中。本研究以归纳绿洲乡土景观的模式语言,揭示绿洲乡土景观的作用机理为目
期刊
期刊
期刊
“骨法用笔”典出南齐谢赫的画论要著《古画品录》,为其所提“六法”之一。作为对“六法”核心之“气韵生动”的展开,“骨法用笔”有着艺术创作方法论般指导意义与重要地位。而
观世间诸域各族艺术门类与画材之变迁,或有中国水墨画专注于水、墨,而微效之领悟与传达。  本文欲以水性墨性之见识与思维,而达画之本。以水墨艺术观而赋诸多艺术之形态,以形成
陵墓石刻是逝者精神的物质形态,是亡者对于世界的热爱和对世人美好生活的祈福。这是一曲不灭的赞歌,一首永恒的史诗。  陵墓石刻是我国民间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