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和长江中游地区之间横亘着南岭山脉,南岭群山之中分布着低谷走廊或山间盆地,这些相对独立的文化地理区域,成为南北交往的天然通道。本文从文化交流通道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和岭南文化交流的一些概况、特征及方式等问题。本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从岭南和长江中游的自然地理情况出发,引出两地文化交流的通道。文化通道主要有四条:越城岭道、萌渚岭道、骑田岭道、大庾岭道。然后介绍了两地青铜时代文化交流的研究现状及动态,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及本文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先秦时期岭南与长江中游考古学文化的类型与时代。本章介绍了商周时期、春秋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等各个时期岭南和长江中游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岭南地区商周时期主要是浮滨、石峡中层类型文化;春秋至战国早期主要是夔纹陶类型文化;战国中晚期主要是米字纹陶类型文化。长江中游地区商周时期主要是费家河、吴城、盘龙城、荆南寺、樟树塘、金山岭、万年等类型文化。春秋至战国早期主要是楚、越文化,同时还有一些吴文化、徐文化存在。战国中晚期,长江中游是楚文化的天下,因此,考古学文化也以楚文化为主了。第三章:先秦时期岭南和长江中游的文化关系研究。史前时期,岭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就已有文化交流,例如:咸头岭文化和洞庭湖大溪文化遗存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分布情况、及该器物在各自文化区域所占的比例、器物组合的特征、葬制葬俗来探讨两个地区间的文化关系。商周时期本文研究的器物主要有石戈、牙璋、几何印纹陶;春秋至战国早期,本文研究的器物主要有越式鼎、甬钟、刮刀、靴形钺、几何印纹陶;战国中晚期主要从楚式铜壶、带钩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先秦时期岭南与长江中游文化交流相关问题探讨。此章节从文化交流的原因、特征、方式及影响探讨两地文化关系。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从南岭中心带的形成、中原文化的南向传播、楚文化对越文化的影响、越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化交流特征表现为开放性和兼容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五章:结语。本章节主要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从宏观上介绍了岭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交流通道、特征、方式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