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生活模式产生了根本影响。在金融领域,出现了第三种金融形态,即不同于依托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也不同于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中介,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支付手续繁琐等问题,在新模式下,资金的借贷双方直接交易,并不通过传统的银行、交易所、证券机构等组织。在达到理想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新模式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准入门槛,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更广大的普通百姓所得。互联网金融为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浙江省围绕建设“金融强省”的总体目标开展金融建设,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抓手,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产业链金融资源配置与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明确了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第二章及第三章为理论综述,主要就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经验研究和体系构架进行梳理和评价。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与实证模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机理,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和预测浙江省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作用、机理及发展优劣势等情况,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为:第一,技术革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第二,互联网金融对于浙江省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价值。第三,通过加大资金供给,互联网金融优化了现有的产业链金融资源配置。第四,制度摩擦成为现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相应提出浙江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首先,要以互联网金融立法为突破口,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的配套法律体系。其次,要在政策上引导传统金融机构,激发互联网金融活力。最后,要在技术、人才、智力、自治四个维度保障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