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动脉硬化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动脉硬化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后果为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升高、脉压增高,使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增加。因此,早期识别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预防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然而,对这些患者而言,是否起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优于起始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对高血压伴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采用了起始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估,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优化的血管保护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缬沙坦组(氨+缬组)和氨氯地平组(氨组),每组各50例。治疗24周后,测定各组血压、心率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变化。研究结果:①治疗24周后,氨+缬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均显著低于氨组[收缩压:(114±9)mmHg vs (131±14)mmHg;舒张压:(72±7) mmHg vs(84±8)mmHg;baPWV:(1457±198)cm/s vs(1544±222)cm/s,均P<0.05]。②氨+缬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74±12)/min vs(68±11)/min,P<0.05],而氨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73±10)/min vs(72±9)/min]。③氨+缬组和氨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变化与baPWV的变化呈正相关(r=0.645,P<0.05),舒张压的变化与baPWV的变化呈正相关(r=0.699,P<0.05)。⑤氨+缬组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头痛,2例患者出现干咳,氨组有13例出现脚踝水肿,且症状均随治疗自动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单药相比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优,安全性更好,并且能降低baPWV,具有逆转动脉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