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镉的迁移累积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易于吸收累积镉的大宗谷物之一。大米的镉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锌与镉属同一主族元素,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在植物体内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效应及机制一直未有定论。因此,本实验以武运粳24为实验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和盆栽实验,在不同浓度的镉污染以及镉污染同时加不同浓度锌处理下,观察水稻幼苗生长生理状况;镉、锌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累积;以期探究镉、锌交互作用对水稻的影响机理。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镉胁迫下,逐渐升高的镉浓度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导致水稻发芽率降低,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下降。2、在0-5 mg/L镉胁迫水平下,MDA含量上升,幼苗氧化损伤加剧,POD酶活性增强,响应镉胁迫;当镉胁迫浓度大于5 mg/L时,MDA含量有所下降,氧化损伤程度减轻,同时POD酶活性下降,活性降低。通过FTIR分析观察到水稻幼苗中带有N-H,O-H和C-O官能团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在积极响应镉胁迫。3、镉在水稻体内的分布规律为:根﹥茎﹥稻粒。水稻的富集系数在1 mg/kg镉浓度下增加,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恒定,低浓度镉胁迫下的水稻更容易富集镉。水稻根部对镉离子的吸收过程的拟合结果发现,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相关参数表明镉在根系表面存在协作吸收。4、镉胁迫加锌处理下,水稻发芽率和幼苗根长的变化不显著。水稻幼苗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在2mg/L锌处理下升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的毒害作用;再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增大其含量都显著降低,加重了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5、镉胁迫加锌处理下,MDA含量降低,氧化损伤减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的氧化胁迫;但在高浓度锌处理下(20 mg/L),MDA含量明显增加,氧化损伤加重,加重了镉的氧化胁迫。加锌处理下的POD酶活性都显著降低,POD酶未发生响应,锌对镉的解毒机制并不是提高POD酶的活性,结合FTIR分析结果,推测可能是通过幼苗体内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来积极缓解镉胁迫。6、镉胁迫下,小于8 mg/kg锌处理范围内,水稻根茎中镉含量、富集系数增加,转移系数升高,锌镉表现出协同作用;在8 mg/kg锌处理下,水稻根茎中镉含量、富集系数减少,转移系数降低,锌镉表现出拮抗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部位锌镉含量无明显相关性。镉胁迫加锌处理下,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减少,锌含量增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2 mg/kg锌处理下的稻米对人体健康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春秋时期的“国人”,指春秋伦理秩序中的卿、大夫、士,士是“国人”的主体。当有意与卿、大夫有所区别时,“国人”主要指下层大夫和“士”,春秋卿大夫是“国人”的权力中心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我们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抢救因药物引起重症药疹患者22例,使其顺利并较快地渡过急性期而痊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发病前有明确的服药史并均无明显内脏受累征兆的43例患者,临床
<正>小学阅读教学承担着识字学词的功能,同时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识字学词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虽因学段差异、要求及策略各有不同,但从一线的教学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毒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各种不完全燃烧过程(化石燃料、生物质、炼焦等),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毒性、致癌性、诱变性和生物累积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