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的蜡样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实验室已分离鉴定的酿酒酵母和米曲霉按照5:2:3:1(蜡样芽孢:5×106/g,乳杆菌2×106/g,酿酒酵母:3×106/g,米曲霉:1×106/g)的比例复合,30℃72h发酵普通豆粕,并监测72h发酵过程中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的动态变化。而后分别用该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制备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喂1日龄的固始蛋仔鸡(母鸡),饲养30天后比较发酵豆粕对固始蛋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发育、肠道群落数量和微生物区系稳定性和粪便臭味改善的影响。试验一:耐酸耐胆盐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筛选及鉴定从秸杆有机肥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分离出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和产酸的乳酸杆菌,经过初筛和复筛选出耐酸耐胆盐且产蛋白酶和淀粉酶性能良好的芽孢杆菌和耐酸耐胆盐的乳酸杆菌。通过16S rRNA扩增比对鉴定筛选的菌种,进而用MEGA4.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试验成功的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试验二: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过程中营养价值的动态监测对制备的蜡样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储备液进行平板计数,对酿酒酵母和米曲霉孢子液进行血细胞平板计数。按照一定比例(蜡样芽孢5×106/g,乳杆菌2×106/g,酿酒酵母3×106/g,米曲霉1×106/g)添加到普通豆粕中,在湿度75%-90%,温度30℃的环境中72h发酵,期间每隔8h在无菌环境中通风换气并采集样品,检测发酵过程中豆粕的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豆粕发酵72h期间其水分含量均无显著(P>0.05)变化;2)粗灰分含量仅在发酵72h时显著增大(P<0.05);3)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后维持在较高水平;4)活菌含量先是显著(P<0.05)降低,40h后却呈现显著升高(P<0.05);5)pH在发酵的8h时已经显著降低(P<0.05)到5.48,而后都维持在较理想的低pH范围内;6)豆粕发酵48小时后只有丝氨酸含量显著增多(P<0.05),发酵到72h后,除蛋氨酸外其余各氨基酸均显著增多(P<0.05);7)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持续稳定降低(P<0.05);8)豆粕植酸含量在发酵过程先升高后降低(P>0.05);9)蛋白酶活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10)淀粉酶活性在发酵8h时显著升高(P<0.05),而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1)抗原蛋白的降解逐步加强但并不完全。试验三: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对固始鸡生产应用的研究选取120只1日龄固始蛋仔鸡,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分别饲喂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配置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隔10天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并采集新鲜粪样;在试验10d,20d,25d和30d时,每个处理选取4只固始鸡,注射4mL5%的戊巴比妥钠溶液处死,分离各肠道,无菌采集各肠道内容物,并对各段肠道长度和重量进行测量;在试验30d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4只固始鸡进行翅静脉血样采集。结果表明:1)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显著提高了固始鸡试验末期体重(P<0.05)和整个试验期间的平均日增重,也显著提高了固始鸡整个试验期间的粗蛋白消化率(P <0.05);2)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对固始鸡各期免疫器官指数和末期血清IgG浓度(P>0.05)均无明显改善,但却显著提高了(P <0.05)其空肠sIgA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P<0.05)静脉血白细胞中IL6,IL8和CD3+的相对表达量;3)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显著增加了(P <0.05)固始鸡十二指肠的长度;4)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显著提高了(P<0.05)固始鸡十二指肠乳酸杆菌和回肠、盲肠肠球菌的群落数量,但同时提高了盲肠大肠杆菌群落数量。相同日龄,该发酵豆粕对前期十二指肠和空肠微生态的影响高于后期,且肠道菌落种类更趋于稳定状态;对回肠微生态影响一直相对较小且其肠道菌落种类也趋稳定;但对盲肠微生态的影响较大,在此肠道内微生物种类相似性逐步降低到27.2%,稳定性下降而日趋多样性;5)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显著降低了(P<0.05)试验全期鸡粪中氮含量和试验末期鸡粪中粪臭素的含量,但是却也显著增加了(P<0.05)其中吲哚的含量。由以上结果推断该发酵豆粕对固始鸡起到了促生长作用,一定程度强化了固始鸡的免疫功能,促进了肠道有益菌群的富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微生态的稳定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固始鸡粪便臭味,改善了饲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