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领域跨文化研究——基于2006-2017国内外部分语言学学术期刊论文的调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为避免失败交际,一些学者多年以前就开始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而中国较晚的起步致使国内跨文化研究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国内学者及时了解国外研究趋势,弥补不足十分必要。同时,国外学者也需要了解中国的跨文化研究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选取2006至2017年发表在部分国内外语言学核心期刊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和作者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相似与差异。研究内容上,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上,基于实证、非实证和定性、定量、混合方法的标准,进行手动分类。作者机构上,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内容上,国外研究更加务实,侧重于跨文化适应身份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和培训,以及翻译活动实际过程。而国内则更多的聚焦于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理论阐述和翻译文本探讨等。在研究方法上,虽然中国非实证研究仍超过实证研究,但近年实证研究的比例快速增长。而国外研究仍是以实证研究为主。另外,虽然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定性研究仍占首位,但国外学者对定性研究有非常明显的偏好。在作者机构上,国内研究主要来自外语类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而且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较为缺乏。而国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则非常紧密。  对比国内外研究,我们认为,国内研究需更注重跨文化教学、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培训等方面研究的实践性。研究方法上,国内更应注意实证研究的运用。另外,国内外学者都应采取更多混合方法,使各自的研究达到更好的效度和信度。
其他文献
菲利普·罗思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的每部作品在美国文坛上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临近二十世纪末,罗思又发表了他的“美国三部曲”:《美国牧歌》(1997)、《我嫁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功能和隐喻理解,研究读者如何结合社会语境来对新闻语篇中的隐喻进行解码。 为了实现本研究目标,本文对隐
学位
本论文以日本最优秀的故事集之一《今昔物语集》和中国的佛教故事集《三宝感应要略录》为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今昔物语集》有很大一部分资料是来自于中国文献,比如《三
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长期以来还被公认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所生成的对话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师提问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