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严重滞后于公路的建设,极大地制约了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进程。而以往的研究重点及热点也不在此,缺少公路运营后期植被恢复的研究。边坡植被恢复之于高速公路类扰动土地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植被恢复年限(1,3,6,9,16,17,19a)、不同坡向的关中平原高速公路路堤边坡、路堑边坡、立交区三种类型各14,5,6个样地为研究对象,并设置40a路堤边坡样地为对照,详细调查了上述样地的植物资源,分析了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给出适合本区的人工植被,以及限制本区植被恢复的因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三种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发生变化,表层(0-10cm)结构、肥力优于亚表层(10-20cm)。通过与黄土高原养分分级表对比,路堤边坡土壤肥力处于中高、高水平,与对照相比,在17a达到峰值;立交区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除挂网喷播层肥力较高,路堑边坡土壤肥力处于中低、低水平,且明显低于路堤边坡及立交区肥力。本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是路堑边坡。
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等相关性显著,说明其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高低;还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明显,证明其可应用到公路类扰动土壤的研究。
(2)三种样地共计出现植物98种,其中人工物种11种,自然物种92种。通过分析人工物种的各个生态学指标,得出红花酢浆草、白车轴草并不适合种植在缺乏人为管护的关中平原公路边坡,相反地,绣球小冠花、结缕草、紫花苜蓿则是优良的边坡恢复物种。
(3)三种样地出现的92种自然物种,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为主。通过分析其定居时间、数量及生活型随时间的变化,得出扰动土壤植被恢复演替的趋势:一年生草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小灌木、小乔木。
(4)分析三种样地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结果显示路堤边坡群落分别在6a,17a左右达到峰值,且第二次峰值高于第一次峰值;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显示物种的增减始终是沿着自然演替的方向;多样性差异大的群落往往出现在演替后期。
(5)通过分析群落内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时间、有机质、全氮、无机氮是影响扰动土壤植被恢复主要因子。同时人为扰动因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具有双重影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