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管理研究

来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自我国政府提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以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资金、人才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农村信息化产品质量较低等问题始终制约农村信息化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低,农民缺乏农村信息服务需求的有效表达机制,农民对农村信息化产品的需求受到制约。农村信息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由此导致了“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的出现,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本文从农村信息化产品的角度,借鉴产品供需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信息经济理论以及发展经济理论,通过分析影响农村信息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力图探讨实现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平衡发展的对策。   结合对农村信息化产品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导致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主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就农村信息化产品供给而言,一方面,以政府性质浓厚的涉农事业单位为主体的供给结构由于制度性原因难以满足农民对农村信息化产品需求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以及农民付费能力较低使得市场机构很难在供给中获得一般社会利润。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村信息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就农村信息化产品需求而言,一方面,收支水平较低,信贷约束较强等原因导致了农民付费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需求主体分散等原因导致了农民难以在需求中获利。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村信息化产品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了我国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均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政府、农民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最后,本文提出了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平衡管理的对策。通过完善政府在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平衡发展机制,发挥农村信息化产品供需管理工具的作用,使供需均衡达到更高的水平。
其他文献
王莉曾获2015-2016年度太仓港区优秀工会工作者、妇女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度太仓港口岸优秀信息员,2017年度苏州港集团公司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作为一名新党员,在新冠肺炎疫
期刊
一、一季度港口生产情况分析rn一季度,中国港口协会(协会)监测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减少3.5%,其中,2月份减少4.9%,3月份减少4.4%.见表1.rn1.集装箱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rn一
期刊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
期刊
我国从2000开始陆续开展了六项生态建设工程,其中范围最大、政府投入最多、政策最全面、公众参与性最强的是退耕还林(草)工程。伴随着巨大规模的补偿资金的投入,此项工程不仅在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效果,而且在农业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户生态保护意识提高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实施的生态补偿项目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补偿政策制定和补偿效果很难进行科学的评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