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满足重庆市广大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强烈的需求,使重庆市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根本举措。自2005年以来,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突飞猛进,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城乡文化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但是长期以来,重庆市形成了政府为主导、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一供给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供给有效性不足、供给效率低等问题,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动态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的结果是民众满意度不高、反响不强烈。针对这种不利局面,重庆市政府采取多种举措,从宏观政策规划到具体办法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虽然在局部地区呈现出效率提升,但是总的来说,各类社会参与主体的参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参与度明显不足。重庆市如若要在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以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进行提升地位和谋求发展,必须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进行优化和改善,最终才能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的平等协作,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和供给效能持续提升和改善的良好局面。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当前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行政主导下的社会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笔者在对社会参与主体、社会参与内容、社会参与方式和社会参与权力关系等四类要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生产和供给以及结果评估反馈各阶段环节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当前的社会参与整体现状。并从参与目标、主体特征和权力表现三个维度对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同时,当前的社会参与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各参与主体之间关系尚未理顺,仍然没有形成合力,各主体自身缺陷明显,社会参与的成本过高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等。从社会参与主体自身因素,包括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两个方面,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参与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影响因素。在充分借鉴国外部分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社会参与的借鉴和启示。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原则要求后,最后提出了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自主合作型”社会参与模式,从而实现优化,并以具体个案进行该模式的实践考察。最后从法治健全层面、主体完善层面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层面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