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先界定“知识分子”的定义,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处于“边缘”“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用“折翅鸟”、“蜡烛”、“荆棘鸟”三个意象比喻各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目的是试图通过分析新时期一系列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五十年代以来的作家评论家等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分子人物,探寻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心与边缘”之间挣扎时逐渐失去了哪些优秀品质,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对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重建带来什么影响。
在对“折翅鸟”的分析中,我选取了建国后数代知识分子作为典型,详细分析了他们在特定年代为了追赶中心、追赶时代的步伐,逐步丧失了知识分子的优异品质,情非得已地成为被折断翅膀的鸟,而且探究了造成他们这种转变的社会历史政治原因、传统文化心理和个人人格与精神的缺失。这一类知识分子的命运充满着悲剧色彩。
“折翅鸟”的两个极端发展构成了类型不同的两种“蜡烛”——太阳底下的蜡烛和个人小天地里的蜡烛。我通过具体的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现详细探讨了两类知识分子社会动因和心理轨迹,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个人主体性的丧失导致了前者臣服于政治领袖,从而失去了个体的精神存在,虚无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造成了后者只关注一己悲欢、实利至上的人生态度。“蜡烛”究竟为谁而燃烧的问题仍在困扰着今天的我们。
“烈士精神”和“批判意识”是“荆棘鸟”式知识分子的底色。我着重探究导致他(她)们与前两类同道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的深层心理因素,面对政治邪恶势力他(她)们用什么东西支撑起自己的信仰。我认为这是重建知识分子自身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人文精神。
我追寻到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集体倒伏的根源在于:由于内外在的原因尤其是狭隘功利意识的影响,他们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思想文化中心,只能以一定的政治势力作为自己各种活动的中心,在别人提供的彼岸世界里失去了继续寻找的动力和勇气,在一个凝固的“精神家园”里乐而忘返,“精神搁浅”是他们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