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郭明卓工作室近年建筑作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性是建筑的一种基本属性,自从建筑出现,就与地域性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代建筑随着普适性技术的广泛推广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地域性特征正在逐步丧失。地域文化正在被“全球文明”——单一的价值取向和雷同的发展模式无可挽回的侵蚀着。在相同的遭遇下,各地的城市变得越来越趋同,地域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建筑作品所带来的场所感情与文化认同已经丧失。如何汲取和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如何避免建筑地域文化在经济热潮影响大量流失,如何结合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而创造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当代建筑,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中,这些问题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论文以研究建筑地域性为出发点,以理论收集为基础,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文化、自然、技术这三种主要地域性要素,并针对这三种要素在论文的后半部分进行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得到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应对地域性建筑创作中具体问题的设计策略。并通过笔者实践的实际案例分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互相印证的目的。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来研究基于地域性的当代建筑设计: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第一章绪论对研究的总体内容进行概述,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与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与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首先阐述地域性的相关概念,其次进行影响建筑地域性元素分析。第三部分为解决问题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三、四、五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选取基于地域性的设计案例分析,整理出地域性建筑创作针对具体问题的可行创作思路。其中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着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通过对文化、自然、技术这三种主要地域性要素之于创作过程的影响,分析设计师针对地域性要素的若干设计策略:建筑创作对文化特色的客观反映与含蓄表达——着重分析了影响建筑创作的三大地域性因素之一的文化因素,通过常平体育馆、广州老干部活动中心、毛泽东遗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三湖书院等项目的研究,分析设计师针对地域文化因素的若干设计策略:建筑形象中的文化符号运用、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演绎、尊重历史与现状等。建筑创作对场地环境的整体设计与融合互动——着重分析了影响建筑创作的三大地域性因素之一的自然因素,通过东莞市政府、三湖书院、“官山人家”吉水涌一河两岸规划设计、毛泽东遗物馆等项目的研究,分析设计师针对地域自然因素的若干设计策略:场地限制的化弊为利、关注肌理与尺度、建筑结合场地的整体设计等。建筑创作对技术条件的因地制宜与创新运用——着重分析了影响建筑创作的三大地域性因素之一的技术因素,通过毛泽东遗物馆与广州发展中心大厦等项目的研究,分析设计师针对地域技术因素的若干设计策略:地域性建筑材料技术的现代演绎与气候条件影响下的技术创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制定证候分级诊断量化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自制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及参考值范
详细分析了湿法炼锌过程中砷的行为、砷对锌电积和制酸过程的危害、以及铁盐絮凝法去除中浸液和污酸中砷的机理与过程,探讨了现行污酸治理工艺存在的弊端,指出未来的污酸治理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领域媒介素养教学这一词汇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文章对高中
插入语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成分,同时又是一种话语标记语,在言语表达中起重要作用。以“我”为表述主体的插入语(即“我”族插入语)在表达“我”的看法、建议、揣测、请求等时作用不
《唐韵辑略》成书于清道光年间,具体时间不可考。作者庞大堃,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清史稿》有传。作者自言:“欲明古音,必先究心于唐韵,乃可定其音切。”于是取大徐《说
山西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长期以来,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导致结构性污染严重,环境历史欠账较多。山西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报纸
本文从抗日战争的战争节奏、战略格局和敌我力量对比等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入手,以交战双方史料分析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更
石墨烯作为目前最理想的二维纳米材料,已发现在磁、光、电等方面具有的许多特别的性质。以石墨烯为核心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显示出在导电、导热、阻隔等各种优异特性。本文以传
代际传承前充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降低权杖交接的事后成本,债务政策如何支持代际传承构成传承前财务安排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正处于代际传承实施期的家族企业十年的面板数据,
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巴黎高等电信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国内综合性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对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