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分析: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提升,中国独特的独生子女现象越来越引发了个性化教学的探讨。在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课堂知识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诊断者运用一定的方式对被诊断者进行诊断,以便能够“对症下药”,为被诊断者提出问题和建议,同时进行及时的研究,建立模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笔者以NAEP2000(美国教育进展评价)、TIMSS-R(国际教育评价研究和评测)和PISA2000(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三大方面的总体难度进行比较模型为原型,经过加工与融合,建立独特的个性化诊断模型。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初中数学个性化诊断模型:()
其次,是对这个模型五个分支的概念界定。
这个模型主要包含了五个因素,每个因素又都详细划分了不同的几个层次,这样,我们不仅能从横向进行个性化诊断分析,同时也能够纵向进行了分层次比较,这五个因素分别是:知识含量、图形感知、推理、运算以及背景。得出的这五个分支正是出于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进行综合个性化诊断而给出的,并根据这个模型进行考察学生数学能力水平。
再者,是根据所确定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初中平面几何的研究为蓝本,以三角形这一知识板块为例,诊断学生在这一知识领域里的基本掌握情况,个性化分析学生在不同因素里的潜在问题。同时对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探究每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度以及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的数据分析,进行模型的比较研究。
在对三角形个性化诊断模型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五个因素的整合分析,笔者得到了初步的结论:
第一、知识含量、图形感知、推理以及探究的内部一致性是最好的,同时,背景这一因素上的得分也是影响着其他各个分支的诊断情况。
第二、在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诊断模型对比时发现,好、中、差生差距最大的是图形感知。
第三、进行单一模型进行五个因素的聚类研究时发现,知识含量与运算的相关性是最为密切的;图形感知与探究的相关性是最为密切的。
最后,在上述研究发现的基础上,针对所确立的个性化诊断模型,以及实证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有效的教学意见与建议,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当中出现的相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