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多极化趋势渐趋明朗。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开始着手缓和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在外有中苏交恶、内有文革动乱的不利处境下,中国领导人亦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开启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大门。在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除了公开的华沙谈判,还存在着白宫与中国高层之间通过第三国沟通联络的秘密外交渠道。这些渠道包括:罗马尼亚渠道、巴基斯坦渠道、巴黎渠道以及偶尔使用的南斯拉夫、阿富汗、挪威、荷兰等等渠道。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多数仅是从当事人的回忆或者他人转述等角度来回顾这段历史,难免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准确还原当时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新近解密的美国政府外交档案(FRUS)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室的部分资料文献,结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还原这段历史。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美关系解冻的背景的分析。该部分先从时代背景讲起,分别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并着重强调了苏联因素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然后分别分析了尼克松政府和中国政府各自对待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第二部分开始结合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详细叙述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秘密渠道的来龙去脉,其中穿插了大量的分析与评论。尼克松从上台之初就试图通过第三国领导人建立与中国最高层的秘密联系。他利用访问巴基斯坦与罗马尼亚的机会,向这两个与中国关系良好的国家领导人表达了改善美中关系的愿望,并希望通过巴、罗两国领导人的斡旋,重新开启冰封20年的美中关系。但由于中美之间有长达20年的敌对与隔绝,北京经过了约两年的慎重考察,才决定邀请美国总统特使访华。在此期间,罗、巴两国为中美双方的接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1971年,在巴基斯坦总统的帮助下,基辛格成功实现了秘密访华,中美关系由此打开。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巴黎秘密渠道的建立过程及其发挥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黎渠道是由基辛格一手建立的。基辛格自1969年开始就不断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谋求建立一条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秘密联络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结果。直到他秘密访华期间,才与周恩来总理约定将中国驻巴黎大使馆作为两国秘密联络的地点,罗、巴两条渠道不再使用。此后,巴黎渠道为基辛格第二次访华、黑格先遣组访华以及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准备工作,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最后一部分是对中美关系解冻的整个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如果以“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三件事作为标志,我们可将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巴黎三条秘密渠道在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另外,对于国内部分研究成果中关于周恩来曾利用尼克松的私人助理马修·汤普森作为中美联络的秘密渠道这一说法,本文经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证实:此说法系对约翰·埃利希曼的小说《中国牌》中的内容的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