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运用经方对失眠患者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从而为失眠的中医临床辨治开拓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初步探讨六经病经方辨治思路的实际价值,从而为失眠症的中医临床辨治开拓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非对照临床观察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就诊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61例,运用六经病欲解时辨证常规使用经方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PSQI量表积分变化情况,并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性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资料的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确定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根据检验结果评价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运用经方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纳入研究病例79例,脱落18例,最后完成疗效观察纳入数据分析为61例。根据六经病欲解时辨证理论初诊诊断为少阳病患者5例,太阳病患者1例,阳明病患者2例,太阴病患者3例,少阴病患者5例,厥阴病患者28例,多经病患者17例。根据治疗前PSQI量表填写结果判断病情的轻重,共收集轻度患者18例,中度患者34例,重度患者9例。1.临床疗效:治疗4周结束后痊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其中少阳病患者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例;太阳病患者痊愈1例;阳明病患者有效1例,无效1例;太阴病患者显效2例,有效1例;少阴病患者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例;厥阴病患者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例;多经病患者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1例。其中轻度患者临床痊愈11例,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中度患者临床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重度患者临床治愈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2.P5Q1评分:61例患者治疗前总分(13.38±3.62),治疗后(8.79±3.71),治疗前后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别。3.PSQI主要睡眠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标:(2.43±0.56),(1.59±0.78),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入睡时间指标:(2.00±1.08),(1.34±0.96),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睡眠时间指标:(2.44±0.74),(1.57±0.87),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睡眠效率指标:(2.21±1.05),(1.41±1.12),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指标:(1.87±0.53),(1.33±0.57),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指标:(1.87±0.53),(1.33±0.57),P<0.000,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催眠药物的使用指标:(0.66±1.15),(0.34±0.81),P<0.005,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日间功能指标:(1.72±1.10),(1.13±0.96),P<0.001,提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初步提示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的经方治疗对于轻、中、重度失眠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2.六经病欲解时辨证理论对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日间功能均具有一定的作用。3.基于六经病欲解时辨证理论,临床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失眠病证是可行的。六经病欲解时辨证论治是当今辨证论治类型特别是六经辨证的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