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blueberry)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我国越橘属植物资源丰富,但目前有关越橘属植物和蓝莓遗传多样性及水分胁迫抗性相关的研究却很少。为了合理利用我国越橘属植物野生资源,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气候类型的蓝莓品种,本研究通过RBIP分子标记、植物学特征和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对蓝莓不同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比较了蓝莓不同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结果表明:(1)从53对基于LTR-RT插入位点开发的引物中筛选出17对多态性引物,建立了蓝莓品种的LTR-RT插入位点多态性分子标记(RBIP)。使用RBIP标记对46份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身份证构建,其中多态性最高的位点是Vmrg1,最低的位点是Vmrg14。其PCR产物的大小变化范围为200-463 bp,最小长度片段和最大长度片段分别出现在位点Vmrc3和Vmrc19。46份越橘属资源在聚类树上划分为6组,组I包括3份北高丛蓝莓种质,蔓越莓单独聚为组VI,其他4组中均包含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利用17个位点组成的“1”、“0”字符串构建了 46份越橘属种质资源的唯一分子身份证。(2)对20份蓝莓种质的花、叶片和果实相关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测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蓝莓种质花、果实、叶片形态丰富,不同蓝莓种质间差异显著。花柱长度和花朵纵径、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单果重和果实纵径、单果重和果实萼宽、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实萼宽、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纵径和果实萼宽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16个植物学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特性值和贡献率分别为 6.10、3.32、2.45、1.56 和 38.12%、20.72%、15.32%、9.77%,累计贡献率为83.92%。12份蓝莓种质在聚类分析中聚为4组,’艾美瑞’、’蓝雨’两个南高丛蓝莓聚为一类,其它各组分中的蓝莓种质比较混杂,均包含北高丛蓝莓和南高丛蓝莓。(3)26份越橘属种质以二倍体和四倍体最为常见,二倍体种质有9份,占被检测种质的34.62%,其中包括4份南高丛蓝莓种质、2份北高丛蓝莓种质、2份兔眼蓝莓种质和云南越橘;四倍体种质有16份,占被检测种质的61.54%,其中包括7份北高丛蓝莓种质,2份兔眼蓝莓种质、7份南高丛蓝莓种质;仅有南高丛蓝莓种质’昂丝萝’为六倍体。(4)干旱胁迫下,10份蓝莓种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电导率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卡拉’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最强,’杜克’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最弱。淹水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12 d后出现下降趋势,而电导率在处理期间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卡拉’的耐涝性最强,’沃农’的耐涝性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