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平台下制度因素对卖家信任的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发展的同时,隐藏在其中的信任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增进信任,成为近几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依靠的是市场占有率,要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而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是卖家的商品和网站提供的服务。因而,研究卖家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任,通过吸引优质卖家是吸引买家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选取制度因素为入手点,探讨卖家用户对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信任,研究影响网络卖家的制度信任因素,试图为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制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本研究对电子商务中的信任概念和制度信任理论概念进行梳理,经典的制度信任两纬度是结构保障和情景正常,而本文开创性在两纬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将制度信任的纬度进行更深入的划分,将情景正常维度分为交互正常、感知控制、社会化媒体表现,结构保障分为保障制度、网站质量和安全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制度信任的电子商务平台信任因果关系概念模型。   第二,本研究对制度信任的概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淘宝卖家为调研对象收集数据。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验证了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法对假设模型中涉及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第三,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制度信任模型是基本符合电子商务平台下制度信任的特征的,验证了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下结构保障和情景正常两个维度的因素对平台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交互正常影响感知控制进而影响制度信任,保障制度、网站质量、安全体系显著影响卖家对平台网站的信任。而社会化媒体表现对平台信任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而是通过感知控制进而影响对平台的信任的。   总之,本研究提供了普遍适用于研究电子商务平台下信任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从制度信任的角度出发是本研究创新之处,这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在迅速增多。2006年11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
20世纪70年代,麦金龙和肖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在综述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美国和日本为例,阐
<正>在亚极量或极量运动试验时,舒张压的正常反应为运动时不改变或稍下降(<10毫米汞柱),恢复期稍下降(<4毫米汞柱)。本文对平板运动试验时舒张压呈不正常反应(上升>15毫米汞
传销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而网络传销作为传销这一违法行为在互联网时代的变种,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违法行为。网络传销相比传统的传销活动而言,其危害性更强,影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