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的污染物集中排放到空气中,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呈现多种污染物以高浓度并存的现象,这些污染物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灰霾及大气复合污染现象。大气复合污染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能见度显著下降以及环境恶化趋势向整个区域延伸;在污染本质上表现为污染物之间源和汇的相互交错、污染转化过程的耦合作用以及环境影响的协同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的观测说明这些地区同时存在高浓度的气态污染物和细颗粒物,特别是氧化剂,同时呈现出典型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表明我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复合污染已变得日益严重。江苏省沿江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造成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大气气溶胶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硫(S0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等急剧增加,以臭氧(03)为代表的光化学污染和细颗粒物为代表的霾污染日趋严重,改变了该地区大气化学组成。这些地区呈现了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特殊大气复合污染格局,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相结合、污染物之间相互偶合的特征,光化学烟雾污染和高臭氧污染频繁出现在这些地区,呈现出大面积区域性污染。为研究霾污染的成因,探索霾污染的预警和控制对策。本文对沿江城市大气霾污染演变规律、现状开展监测研究和综合评价。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分析历史数据,初步研究沿江地区大气污染及其历史变化规律;二是确定区域典型污染因子水平,初步阐明全省空气复合污染及霾污染的情况;三是开展沿江城市污染来源与成因初步调查,进一步完善向大气排放污染的工业源调查,结合水溶性离子浓度初步分析沿江城市污染来源与成因。结果表明:1、沿江八市2001~2010年间空气质量均呈改善趋势,但不明显。可吸入颗粒物(PM1o)、二氧化硫(S02)的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二氧化氮(N02)无显著变化,其中PM1o仍然是首要污染物,N02污染负荷有所上升。PM10、SO2、NO2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冬季偏高,夏季偏低。十年间江苏省沿江城市酸雨发生率和酸度总体呈增强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酸雨发生率较高,酸度较强;酸雨污染在冬季最重,夏季最轻。沿江城市降水中硫酸根(SO42-)/硝酸根(N03-)当量浓度比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S042-离子当量浓度占比逐渐减小,而N03-离子当量浓度占比则逐年加大,这与工业S02的减排,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以及工业企业脱氮工程的相对滞后有关。2、2011和2012年江苏沿江8市主要受地区气象条件、外来源及本地源影响,春夏及秋冬季,易受北方浮尘外来源影响,加之本地夏种,秋收的两次秸秆焚烧污染,导致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和PM2.5等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易出现峰值;夏季虽受季风天气影响,但气候湿热、多雨,上述污染浓度相对较低,但空气中臭氧等氧化剂则受到气温影响,相对较高,易出现超标现象。3、灰霾污染是沿江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苏南地区灰霾污染较苏北严重,霾污染程度主要是以轻微污染为主,除南京出现了中度污染以外,其余城市均没有出现。霾污染天主要分布在秋季和冬季,这主要和气象条件有关,秋冬季受冷空气和高压控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此外秋冬季的取暖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造成灰霾污染。颗粒物是造成霾污染的重要污染物,对霾污染时各种污染物浓度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霾污染还与氮氧化物(NOx)有关,因而在对霾污染控制时,对汽车尾气等移动源的排放进行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4、江苏省沿江各城市四种污染物的贡献来源并不一致。城市机动车组成以小型载客汽车和普通摩托车为主,其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是所有类型机动车排放CO和HC的主要贡献者。而总悬浮颗粒物(TSP)和NOx的主要贡献来自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和大型载客汽车。5、四次强化观测期间,水溶性离子均以SO42-、NO3-和铵根(NH4+)为主。在不同季节,沿江七市中[NO3-/SO42-]比值较为接近,呈现同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