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F)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相关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低于多数恶性肿瘤患者。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从药物治疗阶段拓展至药物联合器械治疗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存在碎裂QRS波(f QRS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的随访研究,观察其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f QRS波的存在是否对心力衰竭患者CRT-D植入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相应的预测价值,以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为临床工作提供简易可行的帮助。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植入CRT-D患者,根据术前心电图是否存在f QRS波分为f QRS波组与无f QRS波组,两组术前均予以规范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等,并采集相应心电指标以及心脏彩超指标,以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与治疗作为主要终点,心源性猝死为次要随访终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12导心电图存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f QRS波的出现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患者208例,其中男145例,女63例,平均年龄61.49±11.5岁,其中f QRS波组77人,无f QRS波组131人,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史、药物治疗史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与无f QRS波组比较,f QRS波组患者QRS宽度(QRSd)、心脏彩超估测肺动脉压(SPAP)更大,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射血分数(LVEF)更低,1年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电图是否存在f QRS波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r=0.371,P=0.001)、QRS宽度(r=0.526,P=0.001)、LVEF(r=-0.281,P=0.002)、SPAP(r=0.216,P=0.004)、NYHA心功能分级(r=0.215,P=0.006)、左室舒张末内径(r=0.141,P=0.042)有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 QRS波、NT-Pro BNP、SPAP、QRS宽度、LVEF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 QRS波(OR=4.304 95%CI:2.332-11.172 P=0.001)、LVEF(OR=0.884 95%CI:0.834-0.937 P=0.003)、QRS宽度(OR=1.111 95%CI:1.074-1.149 P=0.002)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独立相关。亚组分析显示,f QRS波组相较于无f QRS波组,NHYA心功能分级更高、QRS宽度更宽(P<0.05),随访1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CRT植入后f QRS波的存在与恶化的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的LVEF、增宽的QRSd、升高的SPAP密切相关。同时术前存在f QRS波、宽QRSd、低LVEF是CRT-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合并LBBB患者,f QRS波的出现对CRT-D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同样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