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由邓小平所奠定的,其发展已然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与时俱进极富意义。本论文重点研究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他在哪些方面依据新的时代特征、历史任务和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进行了新的发展。  本论文围绕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首先研究了其主要理论渊源和内容。通过梳理其理论渊源,厘清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到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逻辑,证明了其“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同时,全面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时代观、国际格局、对外开放等思想,深化对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理论架构的研究。  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根据新的历史形势和任务,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作出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邓小平从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对时代主题及世界主要形势作出了正确判断;二是从实践的历史辩证法出发,科学处理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三是立足自身,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转型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变了中国外交实践;更打破了共产主义运动中处理国际关系问题僵化的思维方式,开创了共产主义国际关系发展的新里程碑。
其他文献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党中央指出,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然经历一个产业结构和城乡人口调整的过程,经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
本文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和农村文化为研究背景,探讨了我国农村文化所发生的变迁及其发展的变迁性特点,并对其产生变迁的因素进行分析。  随
学位
治理理论应政府和市场需求顺势而生,提出了许多优于统治的新思维,自诞生之日起已应用于众多领域,日益发挥其在治理精神、治理主体及治理手段等方面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