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试探全面评价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像学指标,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1)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后保健门诊诊断的67例产后(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分2组: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病例均采取自身对照分析。(2)康复组产后8周开始在我院盆底康复中心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疗程8周;对照组产后只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康复组分别在产后6-8周和盆底康复治疗后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照组分别在产后6-8周和产后20周经会阴超声检查。(3)应用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缩肛、瓦氏动作时动态观察产后康复治疗对FPFD盆底结构的影响,获得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BND),存储三维容积数据,脱机应用4Dview软件后处理,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和耻骨直肠肌的宽度,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康复组:静息和瓦氏动作时康复治疗后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较康复治疗前(产后6-8周)缩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径、耻骨直肠肌宽度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BND较康复治疗前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缩肛时康复治疗后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小于康复治疗前(p<0.05),耻骨直肠肌宽度稍大于康复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产后20周,静息和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耻骨直肠肌宽度及BND与产后6-8周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静息时盆膈裂孔左右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左右径比产后6-8周时增大(p<0.05);缩肛时产后20周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小于产后6-8周(p<0.05),耻骨直肠肌宽度与产后6-8周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3)康复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对比:静息和瓦氏动作时,康复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及BND均比对照组变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耻骨直肠肌无明显变化;瓦氏动作时,康复组耻骨直肠肌宽度比对照组稍宽(p<0.05);缩肛时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和左右径和耻骨直肠肌,两组病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4)康复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差值比较:静息时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和左右径和耻骨直肠肌的差值,两组病例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瓦氏动作时两组病例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差值均有差异(p<0.05),耻骨直肠肌的差值无明显变化(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BND差值比较有差异(p<0.05);缩肛时两组病例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差值有差异(p<0.05),周长和耻骨直肠肌的差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本课题研究证实了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引发产后早期FPFD的重要危险因素;会阴超声可以推广应用于产后FPFD的诊断筛查、定量评估和康复疗效的评价,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影像学技术。(2)经会阴超声动态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盆底结构的各参数变化,统计分析认为盆膈裂孔、耻骨直肠肌和BND能全面和动态反映盆底结构、功能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盆底康复疗效的重要影像学指标,来进行盆底形态学和功能学的评价,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