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石竹是一种重要的观赏类园艺植物。为提高其观赏价值,澳大利亚Florigene公司和日本Suntory公司通过转基因方法,将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 1-4-Reductase, DFR)基因和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 F3’5’H)基因导入到白色香石竹FE123中,获得了花色呈蓝紫色的转基因香石竹,月之霓裳"Moonshade"和月之伊人"Moonlite"是其中两个品系。由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评估十分必要。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以及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存在的影响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中国进行环境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的第一例转基因花卉,本文对转基因香石竹中的外源基因F3’5’H的遗传稳定性,以及转基因香石竹的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杂交矮牵牛中的F3’5’H全长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经克隆获得转基因香石竹中的F3’5H全长基因约1.5 kb。经序列比对,获得的F3’5’H序列与已报道的杂交矮牵牛中的F3’5’H序列同源性为100%。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工程菌株E. coli BL21(DE3) (+F3’5’H),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高效表达出F3’5’H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用经纯化的F3’5’H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抗血清,经ELISA免疫学分析表明,该抗血清的滴度为1:25600.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F3’5’H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IgG结合活性,且抗血清与转基因香石竹品系Moonshade和Moonlite中的外源基因F3’5’H所表达的蛋白发生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采用菌落计数法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香石竹植株的根系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香石竹与非转基因香石竹根系土壤中2大类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存在一些差异,但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说明转基因香石竹尚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造成显著影响。比较了试验室手提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手提法所得DNA量要高于试剂盒法,但是纯度不及试剂盒法,且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最终采用试剂盒法完成后续试验。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方法,比较了转基因香石竹和非转基因香石竹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发现所构建的文库的细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存在8个主要类群,其中转基因香石竹和非转基因香石竹土壤共有的优势菌群有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在转基因香石竹土壤中得到少量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似株,其余3个菌群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香石竹土壤中都有分布。总体来说,转基因香石竹和非转基因香石竹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香石竹的栽培未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造成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