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维层状云雨滴分档模式中,加入冰晶繁生过程,研究了冰晶繁生过程对层状云降水的影响;进行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催化数值试验,研究层状云催化后过冷水的分布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模式云被催化后,云中过冷水在200 min表现出恢复趋势,云中水汽对过冷水的恢复过程作出了贡献;(2)在过冷水较多的区域播撒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取得较好的催化效率。 在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参数化模式动力框架和二维面对称分档模式(微物理过程分档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粒子全分档的三维对流云分档模式。利用建立的分档模式对2000年6月29日美国堪萨斯州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三维冰雹云参数化模式的模拟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分档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强对流云中两支上升气流,模拟得到的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大于参数化模式;分档模式模拟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顶高和回波宽度与实测接近;参数化模式模拟得到的回波强度较弱,回波高度较低,宽度相对较窄。 利用微物理过程分档处理的三维对流云分档模式进一步模拟了初始时刻不同的湿度扰动、位温扰动和气溶胶浓度变化对对流云发展的影响。随着初始时刻低层相对湿度的增大,模拟云中的上升气流速度极大值增大,极大值出现的时间提早,高度升高。模拟云中液水含量和液滴浓度的极大值也随着初始时刻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湿度的增大导致模拟云中液滴质量分布函数与直径增大,进而促进云中霰粒的形成和增长。 模拟云中的垂直上升气流、液水含量和液滴数浓度均随着位温扰动的增大而增大,当位温扰动为2.5℃时,最大上升气流达到41.7 m s<-1>,液水含量和液滴数浓度达到9.6 g kg<-1>和626.2 cm<-3>。 模拟云中气溶胶浓度的总体增大使得云中最大上升气流、液水含量、液滴浓度和雷达回波极大值增大。气溶胶浓度的整体减少导致液滴浓度极大值减小,液水含量极大值增加。半径大于0.04μm和小于0.04μm的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大导致模拟云中液滴浓度和液水含量的极大值均增大。气溶胶数浓度整体增大,阻碍了云中霰粒和大液滴的形成。气溶胶数浓度整体减少时,在模拟云的形成、发展阶段产生的液滴直径相对较大,但是质量分布函数总体减少,依然不利于云中霰粒的形成。相对于半径大于0.04μm的气溶胶,半径小于0.04μm的气溶胶数浓度对液滴直径和质量分布函数的影响,特别是对40 min时霰粒融化产生液滴的质量分布函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在理查·斯特劳斯艺术歌曲的顶峰之作《最后四首歌》中,作曲家将其早年创作的《死亡与净化》的主旋律融入其中,使作品散发出强烈的离世之感,同时也流露出这部作品的绝笔意义.
本文利用1948~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它们各自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爆发早晚年的850hPa环流形势、前期冬季热源和海温都差异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观测资料、ERA-Interim逐日4时次再分析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1991-2010年3-8月西南低涡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华南
河北省东频渤海,西倚太行山,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成为预报员预报、决策服务的难题之一,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尺度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比较大。
本文应用VC++编程语言构建了一个基于FY-2C数据的对流云降水估计及射出长波辐射估计可视化处理程序。可以对FY_2C数据进行读取,进行不同类型的投影变换,图像分割缩放,对流云降水
本研究利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业气象试验站的资料,从环境因子对草地牧草和牲畜影响的角度出发,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外界环境条件对草地牧业生产的影响,揭示草地牧业生产规律,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