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世界上栽培时间最早、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成为总产量第二、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约35%的人口。然而,狭窄的遗传背景和贫乏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生物或非生物的胁迫,严重阻碍了其产量及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遗传改良,提升产量、品质和抗性是解决目前小麦生产难题的重要办法。小麦野生近缘物种中携带着大量小麦不具备的优良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近缘属物种优良外源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从而丰富其遗传多样性,是现今小麦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偃麦草(Elymusrepens(L.)Could,2n = 6x = 42,StStStStHH)是小麦族的多年生六倍体物种,属于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远。它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是改良普通小麦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小麦-偃麦草杂交衍生后代与四川小麦品种或品系杂交及回交,成功获得了四份小麦-偃麦草易位系材料K15-1194-2、K15-1192-2、K15-1155-6和K15-1211-1,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子标记(SSR)、谷蛋白电泳分析(SDS-PAGE),并结合农艺性状考察和条锈病抗性鉴定对四份材料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份材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K15-1194-2,2n = 42 = 2.45 Ⅰ +14.17Ⅱ(环状)+5.5011(棒状)+0.07Ⅲ;K15-1192-2,2n = 42= 0.87 Ⅰ+17.4611(环状)+3.1 1Ⅱ(棒状):K15-1155-6,2n = 42 =0.83 Ⅰ+18.49Ⅱ(环状)+2.10Ⅱ(棒状);K15-1211-1,2n = 42 = 0.94 Ⅰ+16.90Ⅱ(环状)+3.58Ⅱ(棒状)+0.03Ⅲ。K15-1155-6和K15-1192-2的染色体配对情况良好,单价体数目较少,无多价体出现,细胞遗传学较稳定;K15-1194-2和K15-1211-1的单价数目较多,均有三价体出现,细胞遗传学稳定性相对较差。2、GISH、FISH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K15-1192-2和K15-1155-6包含了 40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一对双端部易位的3D染色体;K15-1194-2包含了 39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一对7DS罗宾逊易位染色体以及一条双端部易位的3D染色体;K15-1211-1包含了 41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一条双端部易位的3D染色体。并且,这四份材料的易位片段均来自于偃麦草的St基因组。3、SDS-PAGE研究表明四份材料在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组成上与亲本相比均存在差异,其中K15-1194-2、K15-1192-2、K15-1155-6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区域出现了新条带。四份材料均存在优势亚基组合5 + 10。4、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四份材料在穗长、小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与亲本相比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K15-1194-2和K15-1192-2的株高明显高于亲本P1142-3-1-4 和川农 16;K15-1194-2 和 K15-1211-1 的分蘖多于亲本 P1142-3-1-4、川农16和蜀麦51。抗条锈病方面,K15-1194-2和K15-1211-1表现为中感,反应型为3;P1142-3-1-4、K15-1155-6和K15-1192-2表现为中抗,反应型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