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胃粘膜组织淋巴瘤(MALT)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癌因子。目前,H.pylori疫苗已由传统的全菌灭活疫苗发展到以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减毒活菌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为代表的新型疫苗。其中,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具有组分清楚、安全性好、技术成熟、便于产业化等优点,成为H.pylori疫苗研究的重点。然而,单一抗原组分疫苗难以产生全面、有效的免疫保护,而多抗原组分疫苗可以激发机体更强的免疫应答,将会是更完美的疫苗形式。因此,H.pylori疫苗发展方向将是以多亚单位为主的联合疫苗设计。亚单位疫苗的设计需要相应佐剂辅佐来增强免疫效果。经典的铝佐剂是第一个批准用于人用疫苗的佐剂,在安全性和增强疫苗免疫原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H.pylori感染的最初部位是胃粘膜,据此研究H.pylori粘膜疫苗以激发机体有效的局部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成为H.pylori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及其突变体是一种常用的粘膜佐剂,可有效启动机体局部和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为粘膜疫苗研究的主要佐剂。H.pylori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较为复杂,而针对H.pylori自然感染后免疫应答特点设计出的不同类型H.pylori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也存在差异。在体液免疫方面,多数学者认为粘膜局部sIgA的产生可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仍有少数研究得出不同结论:可能是IgG而非IgA产生的保护作用。在细胞免疫方面,已有很好的证据证实:CD4+T细胞是必需的。但对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类型(Th1和Th2)与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却出现了多种观点:针对H.pylori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主要来自Th1型或Th2型,还是Th1/Th2混合型应答,尚未定论。总之,疫苗接种后的免疫保护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细致研究。本课题以H.pylori UreB、HspA和HpaA三种重组蛋白为侯选保护性抗原,分别辅以粘膜佐剂LT突变体(LTR72DITH)和氢氧化铝(Al(OH)3)佐剂设计H.pylori多亚单位疫苗,口服或注射免疫蒙古沙鼠并以H.pylori动物适应菌株感染攻击,进行多亚单位疫苗组合的筛选比较,评价其保护效果以获得最佳疫苗形式。在此基础上,对所筛选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