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近50年的温水组合变化及其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开展草原退化过程中群落及其群落建群种的地下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研究,探讨微生境尺度上草原退化过程中的土壤-植被空间演替格局,揭示气候-植被-土壤连续功能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近50年间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年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83°C和2.38°C。气温年际间波动逐年变大,但年均降水和降水日数变化并不明显。生长季有效温水组合是草原群落生物量的决定因素,群落生物量(Y)与有效降水(X1)和有效积温(X2)拟合方程为Y=71.409+0.334X1-0.020X2, R=0.717(P<0.001)。2.克氏针茅草原退化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和根系功能群类型趋于简单化。轻度退化样地样方内平均有10种植物,6种根系功能群类型;中度退化样地有9种植物,5种根系功能群类型;而重度退化样地平均只有6种植物,4种根系功能群类型。群落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呈“T”型。随着土层加深,不同样地群落地下生物量呈现不同幅度的减少。草原退化过程中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出现了明显替代现象,轻度退化样地群落建群种为密丛型根系的克氏针茅,中度退化为疏丛型根系的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重度退化为鳞茎型根系的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大,群落建群种根冠比逐渐增加,轻、中、重度退化样地群落分别为0.47、1.0、4.1,并且群落建群种根系数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及根长密度等各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三种退化程度样地群落建群种根冠比、根长密度都与土壤速效氮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3.微生境尺度上生物量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均表现为轻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异质性分析表明:微生境尺度上草原退化过程中生物量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空间异质性变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全氮表现为重度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碱解氮表现为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轻度退化。另外,该研究尺度上,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在退化梯度上具有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