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口作为中国人口现状中的重要基数,已经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状况也逐渐被学者们所重视。年轻人忙于事业,许多老人不得不面临“空巢”、“孤独”等问题的困扰,配偶作为老年人的重要依恋对象之一,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依恋安全理论,依恋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收集老年夫妻的成对数据,探讨在社会互动关系中老年人夫妻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具体影响机制,一方面能丰富生活满意度和依恋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基于生活满意度理论和依恋安全理论,采用《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修订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07对老年夫妻进行施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潜在类别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老年人夫妻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利用成对数据构建一个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1)总体而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高龄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龄组;结婚39年及以下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结婚40-49周年和50周年及以上组;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组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组的生活满意度高于本科及大专学历组。此外,育儿数多、无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 (2)总体而言,老年人的依恋呈积极状态。高龄组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安全得分显著高于低龄组,依恋回避得分正好相反。 (3)潜在类别分析的结果显示:丈夫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类: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分别占比为54.1%、30.4%、15.5%;妻子的依恋类型与丈夫相同,分别占比为42.5%、24.6%、32.9%。 (4)夫妻依恋类型可划分为四类,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将其尝试性的命名为:安全型(占42%)、焦虑型(占25.1%)、回避型(占22.7%)、恐惧型(占10.1%)。 (5)夫妻双方各自的生活满意度对依恋类型的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类型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就丈夫依恋类型来看,焦虑型与回避型相比安全型依恋组的个体更能显著负向预测其自身和妻子的生活满意度,同样,妻子依恋类型预测结果与丈夫相同。就夫妻依恋类型而言,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依恋相比安全依恋组的个体更能显著负向预测夫妻双方的生活满意度。 (6)老年夫妻各自的依恋可作为其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子。丈夫依恋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行动者效应(即主效应),不存在对象效应(即客体效应),即丈夫的生活满意度仅受到其自身依恋的影响;妻子依恋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同时存在行动者效应和对象效应,即妻子的生活满意度同时受到其自身依恋和其配偶依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