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简称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各种实体瘤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自然生存期为2-6个月。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约63万例,死亡人数约60万人,为癌症第三号杀手。我国年发病人数约35万,每年约有32万人死于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癌症中的第二位。我国肝癌的流行情况依然十分严重,肝癌发病的总体水平还将继续升高。现代医学对肝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各有其优缺点,肝癌治疗的总体疗效仍难令人满意。自古以来,以毒攻毒的思想贯穿在治疗奇难杂症的过程中,诸多名家在一些中草药不能发挥很好疗效的时候,善用有毒中药,若应用得法,每可奏效。其中虫类中药最被看重,被视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走窜通达、破血行血、化痰散结、疏逐搜剔之特性。如明代罗天佑在《卫生宝鉴·养生积自除》中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神农本草经》“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指出“积聚”病证,须用“多毒”的药品来治疗。虞传《医学正传》则进一步指出“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虫类中药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其治疗肿瘤的作用已得到了初步的证实,此类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临床上对此类药物的用量、用法多凭医生个人主观意见及患者要求,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其他一些清热解毒中药相比,虫类中药价格相对较贵,在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其经济性,以最大程度地使患者获益。目的本课题对虫类中药全蝎、蜈蚣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进行临床研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采用药物经济学比较了增加与不增加虫类中药治疗肝癌的费用和效果,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5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病人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的住院病人,对照组仅予逍遥散合四君子汤(简称逍遥四君汤,下同)治疗,观察组予逍遥四君汤加用全蝎、蜈蚣,疗程共3周,两组都给予基本相同的基础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分析、肝肾功能、凝血功能、AFP、AFU及Karnofsky评分、体重及心电图的变化,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中药费用。结果在肝区疼痛方面,虫类中药组较对照组缓解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在腹胀、纳呆、疲乏、黄疸、便溏等症状缓解方面,两组疗效基本相同,P>0.05,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两组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晚期肝癌的各种临床症状。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发现两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变化不大,而肝功能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稍升高(可能与肝癌本身对肝功能损害有关),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中药均无明显血液系统及肝肾毒性。两组在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方面,治疗后两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中药对AFP改变不明显;两组在治疗后α-L-岩澡糖昔酶(AFU)升高较前变化不大,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用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P>0.05,无显著性差异。从药物疗效来看,虫类中药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药物经济学分析来看,两组成本-疗效比有显著性差异,从表8、表9可看出,21天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费比对照组每例患者的药费高出396.48元,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观察组和对照组成本-疗效比分别为13.08和8.02,显然观察组治疗成本更高。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全蝎、蜈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在其它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对肝肾功能、AFP、AFU指标的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方剂基础上增加虫类中药全蝎、蜈蚣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对其他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对AFP、AFU指标的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增加全蝎、蜈蚣组的治疗成本相应提高,以21天疗程计,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费比对照组每例患者的药费高出396.48元,故其临床应用需要结合患者经济状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