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单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视力和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视力恢复后调节功能是否同步恢复到正常,并分析导致调节功能异常的原因。
方法:对照组50例正常儿童(100只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单眼弱视)视力恢复组55例(110只眼),采用SRW-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检查患者儿在阅读距离为20cm,33cm,50cm三个不同距离的调节反应。比较各组在不同距离调节滞后量的的差异,并分析引起差异的因素,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在阅读距离为20cm、33cm、50cm,弱视者健康眼的调节滞后分别为0.40±0.14、0.29±0.09、0.17±0.06,正常组主导眼分别为0.39±0.31、0.30±0.02、0.17±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弱视视力恢复眼调节滞后在阅读距离为20cm、33cm、50cm三个距离分别为1.66±0.47、1.38±0.34、1.16±0.34,正常组非主导眼三个距离的调节滞后分别为0.41±0.30、0.31±0.14、0.1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视力恢复眼在三个不同阅读距离调节滞后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3.弱视视力恢复眼在三个阅读距离的调节滞后量比相应阅读距离弱视者健康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弱视视力恢复眼在20cm、33cm、50cm三个阅读距离个体调节反应的标准差为0.42±0.09,弱视组健康眼个体调节反应的标准差为0.10±0.04,视力恢复眼个体调节反应的标准差均大于对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在20cm、33cm、50cm三个阅读距离,弱视康复眼的调节滞后分别与屈光参差量的相关系数为0.81、0.77、0.74,与弱视眼屈光度的相关系数为0.74、0.66、0.58。
结论:
1.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力达到正常状态时,与对侧健康眼及正常眼比较,其调节反应仍存在较大滞后,调节功能的康复滞后于视敏度的提高。
2.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力恢复眼对调节刺激的反应存在较大的波动,其对清晰点判断的准确性较差。
3.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随着屈光参差和弱视眼远视屈光度的增加,弱视眼调节滞后相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