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产业集聚和空间结构调整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巨大的活力和推动作用。区域可达性是评价区域交通网络状况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可达性变化对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和可达性的研究历程,尝试从可达性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变化对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期推进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文章由引言和正文组成,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理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正文以江苏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分析各县域单元的区域经济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然后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陆路交通的综合可达性格局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将可达性与区域经济水平、产业和空间结构相结合进行分析,并对可达性的演变与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一些为促进江苏省县域可达性和产业良性发展有参考性价值的结论。本文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得出文章主要结论:(1)构成改革以来江苏县域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高产值份额与非农产业在不同县域集聚所致,即表现为结构效应与集中效应共同起作用。(2)研究期内江苏省平均可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上没有大的改变,区域几何中心可达性水平高于外围,西北部边缘县域的可达性明显差于东南部边缘县域;区外可达性呈现出以上海为顶点的由江苏省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不规则扇形分布格局;各县域综合可达性程度都有所提高,提升率较高的县域均为苏北的县域。(3)1978年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特征;1995年这一时期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相比较而言,表现出更强的空间聚集特征,但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江苏其它地区;近年来江苏省整体经济集聚趋势有所下降,但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水平的地区差距有所增大,出现了强者更强的现象。(4)江苏省空间结构调整的建议: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和转移,以加快推进南通为中心的沿海开发为重点,以打造淮安为中心的苏北新核心,以建设南京都市圈为手段缩小苏南地区差距,以建设过江通道为依托实现长江两岸一体化。
其他文献
21世纪,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时期。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不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而且包括城市文化、生
现如今,地图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图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平面地图,是用二维的地图符号模型系统来表达地理空间要色特征的。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三维可视
聚居作为人类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起点,也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聚居既是一种空间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是在特定的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改善区域运输通行能力和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改变生产力布局和分配的空间形式和格局,通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城市的空间结构与交通效率息息相关。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多个层面的内涵,其中关于单中心与多中心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上海作为我国传
卫星遥感影像的镶嵌(Mosaic)是将两幅或多幅影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大幅宽的图像,以满足遥感影像的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在实际研究和运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不同卫星传感器
目前,全站仪和RTK已经在数字测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成熟常规模式。在基于windows CE的PDA出现之后,使用PDA和全站仪或RTK相结合的移动地理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