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国情来看,当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农村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模式以及速度,近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民众整体综合素质的大力提高,还会影响到国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思想的不断解放,各项新兴制度的不断推广,教师流动现象越来越多,过多的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市流动,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K县为例,笔者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K县的教师流动现状做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发现K县农村教师流动有以下几点趋势:1、流动性比较大的高学历教师较多,而学历低的教师则相对稳定;2、在各个学科教师当中,教主课的教师(指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3、众多教师中,流动性较大的中青年教师居多;4、高职称、男教师流动性比较大。这种不合理的流动状态导致了农村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的失衡,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我认为,造成K县农村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教师物质待遇差,与城镇教师相比,薪水与福利等有很大差距;二是农村教师激励因素的缺失,以致教师工作热情退减,安于现状;三是农村教师自身发展的限制,接触面小,知识面窄;四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学校缺少教师交流的平台,缺少继续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会造成高学历、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队伍的严重不均衡已引起了K县教育部门的关注,因此,K县结合农村教师的现实情状,制定并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而对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流动性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究,无疑会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