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CBCT评价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内收上下颌前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变化。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2012年间,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双颌前突的汉族成年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19-28岁,平均年龄为23岁)。本研究全部病例的矫治方案均为拔牙矫治,拔牙部位为四颗第一前磨牙,采用Tomy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使用种植体支抗作为强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达到矫治目的。矫治疗程为2-2.5年。每位患者矫治前后均使用西诺德伽利略(Sirona Galileo) CBCT进行扫描,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格式文件,并使用Mimics10.01三维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本研究将样本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并选取11项软组织评价指标,包括3项角度指标(面凸角、鼻唇角和H角)和8项线距指标(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下唇突点-H线、颏唇沟-H线、上唇-EP平面距离、下唇-EP平面距离、上唇长和下唇长)。评价三维图像定点随机误差后,分别测量男女各组矫治前后的软组织指标数值,使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评价矫治前后各项软组织指标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以及各变化有无性别差异。结果1.本研究图像测量的误差如下:定点随机误差在x,y,z三轴分别为0.34mm,0.30mm,0.25mm,线距测量的随机误差为0.30mm(标准差为0.14mm),角度测量的随机误差为0.36°(标准差为0.12°)。2.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11项软组织测量指标的改变在男女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标变化在男女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鼻唇角、H角、上下唇突度、下唇突点到H线的距离、颏唇沟到H线的距离、上下唇到EP平面的距离等8项指标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全部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11项软组织指标的平均变化如下:面凸角增大1.2°,鼻唇角增大10.0°,H角减小4.5°上唇突度减小1.8mm,下唇突度减小2.3mm,下唇到H线距离减小2.5mm,颏唇沟到H线的距离减小2.7mm,上唇突点到EP平面的距离减小6.0mm,下唇突点到EP平面的距离减小4.4mm,,上唇长增大0.8mm,下唇长增大0.6mm。结论1.对于安氏Ⅰ类均角成年双颌前突病例,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种植体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面下1/3软组织外观,达到美观效果。2.可以使用CBC图像测量面部软组织指标,评价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