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教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要了解中国,融入中国,就必须学习中国的民俗文化。因此,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民俗文化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特别是汉民族的民俗,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深入地认识中国、更有效地学习汉语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的民俗文化教学,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当中叙述了写作缘起,概述了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综述了最近几十年来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民俗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第二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民俗文化与汉语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中讨论了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的意义,民俗文化与日常语言息息相关,能够满足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迫切需要,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有力抓手。这部分还论述了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的三原则:民俗内容必须与语言教学相适应,民俗内容要有代表性,民俗内容要符合发展原则。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第5册和第6册)民俗内容的梳理以及对其中民俗因素的认知教学做了系统的阐述,并以《新实用汉语课本》第5册为例阐述了民俗文化在教材中的导入方式:一是课文中直接反映民俗文化;二是语法点中的例句蕴含民俗文化;三是生词中的民俗文化因素导入;四是练习中的民俗文化因素导入。这部分还论述了民俗内容的导入原则,即适度原则、对比原则和实用原则。第四部分,即第四章探讨了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的方法:比如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俗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兼顾民俗教学;民俗教学中凸显文化对比。这部分还阐述了民俗文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跨文化意识,尤其应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最终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教师和学生要充分重视中国的民俗文化,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民俗,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