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东地区衍发义和团的原因——由“官、民、夷”互动的视角解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1899年,山东地区民教冲突愈演愈烈,教案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山东各地拳会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一场声势浩大,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义和团运动能够在山东地区突然爆发?这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必需关注民众、清政府、列强三大国际国内势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状况,追寻清朝政府和德法等国政府对山东义和团兴起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山东地区义和团逐渐兴起的过程,正是清政府与德法等帝国主义势力在山东地区此消彼长的过程,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德国借口巨野教案侵占胶州湾之前,德法等国对山东事务的干涉和影响并不十分严重。此一时期,清政府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天主教会干涉地方事务的现象,消弭民教之间的矛盾,但是清朝中央政府李秉衡为首的山东地方政府对外来干涉进行了有限度的抗争。这就使得山东地方政府的权威暂时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有利于山东地方社会的安定。但是德国侵占胶州湾之后,形势大变。随着德法等国对山东事务的关注和干涉日益扩大,山东天主教会也越来越多的参预到平民与教民之间无休止的争斗和诉讼之中。教民以教会为护符,大肆欺压平民。对此清朝各级政府都没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这就势必导致民教冲突愈加激烈。在政府不能充分保护平民利益,伸张正义的情况下,拳会组织、拳会运动成为平民保卫家产、生命,维持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拳会打教活动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李秉衡、张汝梅、毓贤三任山东巡抚为抵制外来势力在山东地区的持续扩张,维护清政府利益,没有一以贯之地严厉取缔各地拳会组织,坚决镇压拳会运动,而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情,纵容和鼓励。正因如此,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地区遽然爆发。
其他文献
本文采取宏观考察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人类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具体探析苦竹坪村海外新移民产生、发展的过
方志舆图是我国独具特色、数量众多的传统文献——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与近代地图的一个类型,古代与近代的方志舆图在记录与再现某一地域的地理信息上具有直观性的
主要分析了在高职类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认为实施前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充分准备是其顺利实施的前提,实施中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