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多种并发症。而目前人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仍知之甚少。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加强其基础研究,开发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建立适于实验室研究的稳定病理模型很有必要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细胞正常生长和发育、骨再建、胚胎发育、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神经组织发育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无人研究。本实验建立了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天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脑皮层、丘脑及海马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时程变化规律及作用。 [方法]60只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h~5d不同时间点组(1h、2h、8h、1d、2d、3d和5d)和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采用大鼠断尾取血,枕大池注入自体血0.3ml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采用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注入正常大鼠枕大池内。利用脑片原位杂交方法来检测IGF-1在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及海马的表达。 [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可见少量IGF-1表达阳性细胞,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0~2.00,P>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皮质区IGF-1表达在1h时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丘脑区IGF-1的表达在2h时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海马区IGF-1表达在2h时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皮层区IGF-1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d,而丘脑和海马区IGF-1的表达高峰出现在2d,前者高峰出现较后两者早24h。 [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明显加强,且大脑皮层IGF-1表达升高较丘脑与海马早。这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中文摘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正> 茂密的森林虽然很多, 生长檀香的圣地却很少; 渊博的学者虽然很多, 能著述格言的却很少。 ——《萨迦格言454首》 《萨迦格言》是公元十二到十三世纪西藏萨迦派的著名学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换向的无刷直流电机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的中得到应用,优化了汽车的转向性能。然而控制电机导通的功率半导体元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提出了"脾之精气旺,则目能明;脾胃升降正常,则目能视",对中医眼科的理论有较大影响;补中益气汤源于《脾胃论》,对于临床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眼压有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教育质量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高校的外显、高校的内涵、高校的俗解3个方面阐释了对高等学校的认识;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
<正>一、现状分析1.学生的作业量大,教师批改占用时间多初中数学课程设置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而且都是新授课,这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数学作业。许多教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图像数据飞速膨胀,使得如何高效、快速的检索到所需要的图像数据成为当前图像应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Text-Based Image Re
目的: 研究加减胃苓颗粒1评价加该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临床疗效;2了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的过敏原;3探讨该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
我国合同法从草案到正式出台,几易其稿,各稿之间关于合同解除制度的规定可以说是合同法各项制度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这些变化体现了对该制度从采纳大陆法系立法例到采纳国际
作为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算法,大幅度提高了编码效率和图像质量。但H.264编码效率的提升是以计算复杂度的增加为代价的,与MPEG4简单配置相比,H.2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迄今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它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本原因是它可以给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并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