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多种并发症。而目前人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仍知之甚少。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加强其基础研究,开发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建立适于实验室研究的稳定病理模型很有必要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细胞正常生长和发育、骨再建、胚胎发育、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神经组织发育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无人研究。本实验建立了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天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脑皮层、丘脑及海马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时程变化规律及作用。 [方法]60只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h~5d不同时间点组(1h、2h、8h、1d、2d、3d和5d)和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采用大鼠断尾取血,枕大池注入自体血0.3ml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采用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注入正常大鼠枕大池内。利用脑片原位杂交方法来检测IGF-1在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及海马的表达。 [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可见少量IGF-1表达阳性细胞,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0~2.00,P>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皮质区IGF-1表达在1h时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丘脑区IGF-1的表达在2h时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海马区IGF-1表达在2h时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5d后下降至正常;皮层区IGF-1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d,而丘脑和海马区IGF-1的表达高峰出现在2d,前者高峰出现较后两者早24h。 [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明显加强,且大脑皮层IGF-1表达升高较丘脑与海马早。这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中文摘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