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问卷调查,收集样本资料总结经验,前瞻性的为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初步探索。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分布情况。从而在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及优势。 方法:查阅文献设计出本课题专用问卷“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卵泡监测,入选患者在本课题研究员的陪同和指导下,进行信息录入及调查表的完善。本调查问卷囊括了一般情况、妇科病史、中医四诊及全身症状等内容。最后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妇科执业医师进行审核及辨证。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病例226例,辨证分布依次为:肾阴虚43例、肾虚(阴)肝郁35例、肾虚(阳)肝郁32例、肾阳虚24例、肾虚(阴)血瘀22例、脾肾阳虚20例、脾虚肝郁19例、肾虚(阳)血瘀16例、血瘀10例、痰湿5例。其中肾虚相关证型192例,占84.96%;肝郁相关证型86例,占38.05%;血瘀相关证型48例,占21.24%;脾虚相关证型39例,占17.26%。在肾虚相关证型中,肾阴虚相关证型120例,肾阳虚相关证型92例。主要合并证型中,肾虚肝郁67例,肾虚血瘀38例。本病以合并证型为主共144例,单一证型82例。(2)年龄最小的患者21周岁,年龄最大的患者41周岁,患者年龄平均32±5.81岁。本次调查的病例中,28-3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102例,所占比例为45.13%。3-4年病程患者最多,共96例,所占比例为42.48%。(3)不同年龄段、病程在中医证候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1-27岁以肾阴虚证比例最高,28-34岁以肾虚(阴)肝郁证比例最高,35-41岁以脾虚肝郁证比例最高。病程1-2年以肾阴虚比例最高,病程3-4年以肾虚(阴)肝郁证比例最高,病程5年以上以脾肾两虚与肾虚肝郁两证比例最高。(4)月经情况以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色暗红、经行乳房胀痛频数较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13%、48.23%、26.99%、39.38%。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原发性不孕症121例,占所有的调查人数的53.54%,继发性不孕症105例,占所有的调查人数的46.46%。 结论: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证、肾虚(阴)肝郁证、肾虚(阳)肝郁证、肾阳虚证、肾虚(阴)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脾虚肝郁证、肾虚(阳)血瘀证、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相关证型是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最主要的证型,其中肾阴虚相关证型多于肾阳虚相关证型。肝郁、血瘀为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主要合并症。且在本病中,合并证型多于单一证型。本研究中不同年龄段、病程在中医证候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原发性不孕症与继发性不孕症在中医证候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