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对苯二胺和丁酮为原料,采用自制Pt/C催化剂催化合成抗氧剂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简称抗氧剂44PD),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工艺优化。首先从催化加氢行业常用的催化剂载体活性炭中选取四种活性炭样品,对其进行Boehm滴定、N2低温吸脱附、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结合反应特点选择了比表面积较大、孔径较大的活性炭作为制备催化剂的载体。对活性炭载体进行氧化、水热、高温等载体预处理,结果表明,经硝酸和过氧化氢氧化处理能够有效增加载体表面各种含氧基团的含量;水热处理对含氧基团总量影响不大;高温处理使含氧基团含量减少。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TEM、ICP、N2低温吸脱附等表征分析,研究金属负载量、预处理方法、还原方法等对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越高,金属粒子粒径越大;液相还原法还原后,金属粒子粒径较大,有轻微团聚现象,气相还原法还原后金属离子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到抗氧剂44PD的催化合成反应中,根据反应的对苯二胺转化率、抗氧剂44PD选择性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5%硝酸预处理,Pt金属负载量为3%,氢气还原的催化剂Cat4在抗氧剂44PD的催化合成反应中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用选取出的催化剂Cat4对抗氧剂44PD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可重复使用20次,前18次实验结果对苯二胺转化率保持在99.5%以上,抗氧剂44PD的选择性保持在98%以上。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中丁酮进行回收,并应用回收丁酮进行催化剂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回收丁酮对催化剂寿命和反应并无影响。对失活催化剂进行TEM、N2低温吸脱附、ICP、CO化学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失活后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Pt金属表面积大幅度下降,判定为催化剂孔道堵塞导致催化剂失活。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实验,选取5%醋酸、1%硫酸、丁酮、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洗涤催化剂,对再生后催化剂进行N2低温吸脱附、CO化学吸附表征,N-甲基吡咯烷酮洗涤对催化剂有良好的再生效果,将再生催化剂应用到合成抗氧剂44PD的反应中,可重复使用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