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和2011年安徽南部某地生猪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病”,为探索该病病因,以便为防控该病提供决策性意见。本研究采用发病猪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的分析、病理解剖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PRRSV (Nsp21594-1680变异株)和RT-PCR检测CSFV等综合手段进行诊断,然后基于诊断结果基础上采取合理、科学手段进行防治。结果表明:(1)在流行病学方面:发病地区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养殖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猪瘟和变异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不到位,2009年和2011年猪病分别集中发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时间段和7月份,且沿省道和县道主要交通干线流行,除交通偏远村庄外,其它村庄部分生猪发病;在临床症状方面:发病猪均表现发热、部分高达41.5℃,精神倦怠、皮肤发绀、呼吸困难、部分病猪出现便秘、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在病理变化方面:胃底出血和溃疡、肝脏出血且有白色坏死灶、脾脏出血梗死、淋巴结呈大理石出血病变、肾脏表面出血和肾盂出血、肠道出血、充血等特征。对病死率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猪群发病率为8%、病死率为52%、死亡率为4%;2011年发病率为23%、病死率为60%、死亡率为13%。2009年变异株PRRSV阳性率为60%(12/20),CSFV阳性率为80%(18/20);2011年变异株PRRSV阳性率为67%(20/30),CSFV阳性率为73%(22/30),综合分析两起“高热病”均为猪瘟和变异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主混合感染所导致的。对疫病进行追溯,这两起“高热病”均是从外地引进病猪所引发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兽医、猪贩、配种人员的移动传播。2009年采取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防控措施,2011年采取封锁、隔离、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等更严格的综合防控措施,两起猪病均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都控制在1个乡镇范围内,末在其它乡镇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