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是相对缺血预处理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是指在缺血后、永久性再灌注前对缺血组织进行多次短时间的间断性灌注。此概念是由Zhao等人于2003年在心肌缺血领域首次提出。作为一种改良的再灌注模式,缺血后处理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已在某些领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由于缺血后处理在缺血后再灌注前施行,可操作性大,并且其保护效果已在部分器官中得到肯定,因而引起众多领域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对缺血后处理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关于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更少,并且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现有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和PI3K/Akt通路是缺血后处理作用的两大靶点,但其具体作用过程不详。 本课题拟通过局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探讨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课题内容分为三部分: 1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2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PI3K/Akt通路在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采用开颅机械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与控制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erebral arteries,bCCA)血流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实验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检测各组行为学、血脑屏障通透性、组织病理学、脑梗面积及半暗带区存活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 结果: 1行为学检测结果在再灌注14d内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行为学检测结果均优于缺血-再灌注组。 2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在再灌注3h时,两手术组伊文氏兰(Even’s Blue,EB)含量已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两组EB含量均于再灌注24h~72h达高峰。在缺血-再灌注5d内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后处理组间始终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规律相同。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始终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脑梗面积检测结果缺血后处理显著减小了再灌注后2d、14d的脑梗塞面积(P<0.01)。在缺血后处理组2d与14d梗塞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724)4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手术组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表现为胞核固缩、碎裂,胞浆红染。间质组织结构疏松。其中缺血-再灌注组异常程度较缺血后处理组明显。完整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组完整细胞数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但少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无明显病理改变。 5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检测结果在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后处理组MAP-2的表达量、神经细胞的极性、树突的数量在各时点均优于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h时MAP-2的表达较3h时变差,但仍可部分维持;而缺血-再灌注组MAP-2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至48h时神经细胞的极性、树突已基本消失。 结论: 缺血后处理具有显著的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研究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模型制作同第一部分。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缺血-再灌注组+caspase-3抑制剂组(I/R+Z-DEVD-FMK组)、缺血-再灌注组+caspase-3抑制剂溶剂组(I/R+DMSO组)。通过TUNE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释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cyt-c的释放特点及caspase-3的活性。 结果: 1 TUNEL,检测结果: 半暗带内,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0.01),缺血后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 2 cyt-c、TUNEL、DAPI三重染色结果: 假手术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均有不同数量细胞呈cyt—c/TUNEL双阳性表达,但cyt-c阳性细胞不全伴有TUNEL阳性。 3 cyt-c释放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cyt-c呈双峰样释放,第一高峰在再灌注3h,第二高峰在再灌注48h。缺血后处理组cyt-c释放量在再灌注3h时与缺血-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别(P>0.05),在再灌注48ht寸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cyt-c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caspase-3的活性在再灌注3h时已开始升高,12h和24h时最高,48h时降为正常。在各相应时点,缺血后处理组caspase-3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0.05),但高峰期仍在12h和24h。假手术组caspase-3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5 caspase-3抑制剂对cyt-c后期释放及神经细胞的影响I/R+Z-DEVD-FMK(caspase-3抑制剂)组cyt-c后期释放量显著小于I/R+DMSO组(P<0.01),半暗带区完整细胞计数显著多于I/R+DMSO组(P<0.01)。I/R+DMSO组与I/R组比较cyt-c后期释放量、半暗带区完整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缺血后处理具有抑制本实验模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cyt-c参与了本实验模型中的细胞凋亡,并且与caspase-3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缺血后处理对该反馈回路具有调节作用。 研究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 模型制作同第一部分。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缺血后处理+PI3K抑制剂组(IP+LY294002组)、缺血后处理+PI3K抑制剂溶剂组(IP+DMSO组),通过TUNE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及Akt的活性。 结果: 1 TUNEL检测结果: IP+LY294002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IP+DMSO组(P<0.05)。IP+DMSO组与IP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 在再灌注12h、24h时,IP+LY294002组caspase-3活性均显著高于IP+DMSO组(P<0.05),而IP+DMSO组与I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体外Akt活性检测结果: 在再灌注12h、24h时,缺血后处理组Akt活性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后处理组Akt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稳定。 4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磷酸化Akt底物结果: 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后处理组磷酸化Akt底物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2h(P<0.05)、24h(P<0.01)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多。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后处理组磷酸化Akt底物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再灌注组稳定。 在缺血中心区:再灌注12h时,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磷酸化Akt底物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已减少,至24h时两组的磷酸化Akt底物阳性细胞几乎消失。 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缺血后处理抑制凋亡、调控cyt-c/caspase-3反馈回路过程。缺血后处理有助于维持PI3K/Akt信号通路功能稳定。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钦州港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概念和钦州港现实对钦州港生态承载力内涵进行界定,据此提出影响因素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验证,结果表明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绿色港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研究政府征收碳税政策制约下,港口及船公司在船舶靠港时使用岸电决策行为,本文针对政府、
期刊
在供应中断风险环境下,对制造商的后备采购策略和改善努力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制造商在改善努力策略时向主供应商的采购数量恒大于在后备采购策略时的采购数量.改善
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上市了多个期货品种之后,又推出其对应的期权交易,由于期权的推出和交易有可能增加该品种整个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改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
区间权重向量在不确定多准则决策分析和AHP中都发挥重要作用,鉴于区间权重向量的不确定性,区间权重向量的标准化问题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最大长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期的背景下,强调食品安全战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对于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评价的主要目标,
林业总产值是黑龙江省经济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良好预测,会对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为此,利用2009年-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总产值的数据,
准确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源消耗量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源消耗量逐年上升且呈指数型变化趋势,因而适合用灰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