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是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是文化建设的“晴雨表”,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进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社会行为趋于复杂,这直接影响人们社会心态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出现矛盾和困惑,他们的社会心态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表现出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等积极社会心态为主流态势,但也存在消极情绪蔓延、信任危机仍在、价值取向功利化、担当意识不强、奋斗精神不足等消极社会心态。本论文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着重从以下四个部分来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阐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主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进行阐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现实意义:一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二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的需要;三是激发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需要;四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第二部分,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和新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等方面。第三部分,论述新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一是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二是时代变局的深刻影响;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四是朋辈群体的消极渗透;五是高校育人环境引导的合力不足;五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路径。一是高校重点培育,构建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多课程关联教育。主要包括思政课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人文素养课教学三个方面。二是增强个人自觉性,提升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自我培育能力。主要包括树立正确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夯实认知能力,理性掌控情绪和主动投身实践,加强心态锻炼三个方面。三是国家主导引领,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的培育筑牢根基。主要包括坚持价值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榜样效力,加强精神引领、强化法律惩戒,净化社会风气和注重道德约束,挖掘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四是营造积极环境,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创造条件。主要包括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和营造积极的朋辈群体环境四个方面。最终,促使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部分,阐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主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进行阐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现实意义:一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二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的需要;三是激发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需要;四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第二部分,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和新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等方面。第三部分,论述新时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一是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二是时代变局的深刻影响;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四是朋辈群体的消极渗透;五是高校育人环境引导的合力不足;五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路径。一是高校重点培育,构建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多课程关联教育。主要包括思政课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人文素养课教学三个方面。二是增强个人自觉性,提升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自我培育能力。主要包括树立正确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夯实认知能力,理性掌控情绪和主动投身实践,加强心态锻炼三个方面。三是国家主导引领,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的培育筑牢根基。主要包括坚持价值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榜样效力,加强精神引领、强化法律惩戒,净化社会风气和注重道德约束,挖掘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四是营造积极环境,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创造条件。主要包括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和营造积极的朋辈群体环境四个方面。最终,促使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