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势,其优越性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在实际工程中证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体系,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建筑中。本文第一章回顾了混合结构体系的发展史,国内、外有关组合构件规范的特点,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力学分析方法和设计要点,同时指出了混合结构的优缺点和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介绍论文的背景工程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建立在样条函数、变分原理和弹塑性应变理论基础上的QR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样条函数,利用QR法构建了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计算格式,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QR方法程序。QR分析方法程序的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未知数少、计算简单、收敛快,编程容易。第三章将QR法与Pushover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Pushover-QR(PO-QR)法。该方法改进了常规Pushover方法进行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实施思路,用QR法代替Pushover分析方法中的有限元部分,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使得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计算得到较大的简化。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PO-QR方法程序,PO-QR分析方法程序的工程算例表明,该法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分析方法。第四章基于结构抗震耗能的原理、破坏机制、控制概念、抗震体系和能力设计法等结构抗震的原理,结合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混合结构体系能力设计法思路和混合结构构件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防准则。通过对抗侧力体系间能力差的控制,实现主体抗侧力结构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模式和破坏机制控制,使得整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和耗能分布的规律便于把握和确定,解决了混合结构体系基于性态/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问题。在此设计理念基础上,为满足混合结构高层住宅的抗震性能要求,结合背景工程,研究和论述了其延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在研究钢材与核心混凝土的热工性能和在高温下的力-热本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在火灾时钢管混凝土构件温度场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在ISO—834标准火灾升温情况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框架子结构的力学性能,用有限元程序分析单根CFST柱构件和CFST柱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受火性能的差异后,提出现行规范中基于单根柱用不变的初始荷载来确定框架构件的抗火要求是偏于保守,框架的CFST柱受火时刚度变化引起的荷载变化是构件抗火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应考虑到受火后的荷载重分布及构件间的相互作用。钢框架采用刚性连接有利于整体抗火性能提高,而钢框架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可采用铰接,对抗火性能影响不大。应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和耐火要求,对各种类型构件的防火材料进行优选,使结构体系整体抗火性能的协调。第六章研究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在重力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墙(筒)体的竖向差异缩短问题。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分别采用了简化计算和整体结构模拟施工模式的有限元程序SAP2000计算。经对比,简化计算可作为概念设计的依据。背景工程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住宅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其100m高竖向构件差异缩短可达55mm以上。提出了可通过钢管柱内浇灌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柱、调整结构布置、墙柱之间采用适宜的连接构造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行不同方式的现场调整等方法以减少变形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