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石,是人们对城市整体植物景观的第一印象,也是对城市形象的直观展现。随着城市形象定位与人民审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城市道路植物景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基于此,对其建设后评价和研究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实地调研了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个等级共68条城市道路的植物景观现状,记录了其具体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种植方式、布置特点等信息,并以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6组道路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其植物多样性、景观特色和评价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本次调查首次详细记录了调研范围内景观植物118种,分隶47科91属:乔木植物(含乔木状草本)45种,约占38.1%;灌木植物31种,约占26.3%;地被植物42种,约占35.6%。常绿植物97种,约占82.2%;落叶植物21种,约占17.8%。外来植物61种,约占51.7%;乡土植物57种,约占48.3%。本研究一方面首次以植物景观角度较为全面的征询业内各类专家意见获取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主观认识)指标和定量(客观计量)指标两个方面建立适宜的道路景观评价体系,进而将这一体系运用到本研究的评价中;另一方面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参考研究地具体的道路现状,首次提出将评价样本依照绿地类型分为分车绿带植物景观、行道树绿带植物景观、交通岛绿地植物景观、路侧绿带植物景观以及边坡绿带植物景观等5类共36组进行评价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专家、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三类评价者人群所给出的综合评分范围为非常接近,说明虽然评判者人群专业水平各异,但因此导致的评分偏高或者偏低的主观影响相对较小。另外,专业学生与专家的评价差距更小,这说明专业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专业培训后,逐渐产生了与专家更为接近的审美情趣。综合结果显示:文中27号永顺大道路侧绿带、22号香雪大道交通岛绿地、29号开泰大道路侧绿带的植物景观效果相对较好,在全部36组道路植物景观中列前3位,其中22号评价最高;而33号开泰大道边坡绿带、20号永和大道交通岛绿地、31号永和大道边坡绿带的植物景观效果相对较差,在全部36组道路植物景观中列末3位,其中33号效果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