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可以有效的提高苗木质量,从而提高苗木移植后的造林效果。缓释肥与水溶肥相比,优点在于一次性施用,养分为逐渐释放,能满足植物各阶段的养分需求,较大程度的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养分淋溶,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引种国外优良的栎树资源,特别引进一些抗逆性强和彩叶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的栎树,对丰富造林绿化树种,满足生态防护、景观和用材等多种目标的造林需求,增加造林树种和森林景观多样性,以及促进我国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等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国外对栎树研究较多,且已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但苗木引进后生长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树木生长节律,进而可能影响其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我国在栎类树种引进后从驯化和适应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苗木施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 L.)、欧洲红栎(Quercussuber Linn.)、猩红栎(Quercus coccinea Muench)、沼生栎(Quercus palustris)为研究对象,分别设25、100、150、200、400 mg·N.株-1五个施肥量水平,通过分析施肥量对生长季末苗木生长及矿质养分积累的影响,旨在探究四种国外栎类的养分需求规律及其最佳缓释肥施用量。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研究施肥水平条件下,北美红栎容器苗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400 mg·N.株-1。施肥量为400 mg·N.株-1时北美红栎容器苗N含量和浓度达到最高,此时北美红栎苗木根N浓度为1.83%,根P浓度为0.41%,根K浓度为0.84%,茎N浓度为1.31%,茎P浓度为0.27%,茎K浓度为0.45%。(2)欧洲红栎容器苗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200 mg·N.株-1。此时欧洲红栎的苗高为19.04 cm,地径为4.68 mm,苗木根N浓度为1.41%,根P浓度为0.30%,根K浓度为0.70%,茎N浓度为1.07%,茎P浓度为0.26%,茎K浓度为0.44%。(3)猩红栎容器苗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150 mg·N.株-1。此时猩红栎苗高为14.8 cm,地径为4.14 mm,苗木根N浓度为1.36%,根P浓度为0.29%,根K浓度为0.78%,茎N浓度为0.95%,茎P浓度为0.24%,茎K浓度为0.49%。(4)本试验施肥水平条件下,沼生栎容器苗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400 mg·N·株-1。单株苗圃施肥量大于100 mg·N.株-1时苗高均显著高于25 mg·N.株-1处理组,此时苗高的区间为31.6-32.8 cm。施肥量为400 mg·N·株-1时,苗木地径最大,为4.83 mm,此时,苗木N浓度和含量也最高,苗木根N浓度为1.66%,根P浓度为0.21%左右,根K浓度为0.81%,茎N浓度为1.18%,茎P浓度为0.17%,茎K浓度为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