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降变形动态控制的软基路堤预压优化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和路基稳定除与土体性质、排水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加荷等级、加荷速率、荷载分布、预压方式及时间等,这些因素均使得道路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沉降和设计计算沉降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高速公路的不同施工阶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需对路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以优化设计方案,指导工程施工组织。但目前的各种沉降预测方法预测时总是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堆载预压和水泥土搅拌桩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了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方法,编制优化设计程序,提出了合理预压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分析天然地基堆载预压下软土地基的强度增长机理、沉降变形特性及其沉降影响因素,得出堆载预压下路基的沉降历时曲线为后期陡降型的反“S”型规律。 (2)分析软基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下的沉降变形机理、沉降量和沉降影响因素,通过现场资料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路基的沉降历时曲线为前期陡降型的反“S”型。 (3)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总结,将沉降过程分为发生。发展一稳定一极限四个阶段;从一维固结理论和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路基沉降时间曲线呈现典型的反“S”形;考虑与地基土层分布及特性、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方法等因素相关的模型参数,建立沉降预测模型,利用 Mathematic和Origin软件进行求解,工程实例证明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4)考虑加载时间和预压加载高度的预压控制条件,基于实测沉降资料和合理的预测,采用一级模型综合评价预压设计,给出预压优化方案。 (5)对沪苏浙高速公路工程实际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确定沉降控制标准和卸载控制标准,通过G-型曲线模型对沉降全过程进行预测,根据预压优化设计程序,采用工程实例加以分析验证,论证沉降预测模型的适应性和预压优化设计程序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苯胺基乙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染料,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这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化工废水,本文试验研究了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为鉴别废水处理效果,首先必须有检测其中大量存在的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将其与COD值同时作为评价处理效果的指标。首先对该废水采用国标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所提到的方法对其检测,由于本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羟基乙腈,其在弱碱性条件下会分解为剧毒物质
蜂窝钢梁能够节约材料、便于管道穿越,具有截面形式合理、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通透美观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故有推广应用价值。但蜂窝梁不是符合平截面假定的经典梁,其设计
学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设计得当,施工质量可靠,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常会因为钢筋的锈蚀而影响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为了解决钢筋的锈蚀问
随着楼盖结构跨度的增大,由于人的正常活动引起的楼盖振动问题逐渐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出来,故研究楼盖振动舒适度问题,对于提高楼盖的抗振性能以及解决楼盖振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无梁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从楼面由柱子传给基础,房间分隔灵活,可降低层高,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结构方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理论基础、工程实践水平、
本文通过5个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的配置HRB335纵筋的框架顶层端节点循环加载试验,验证了现行规范中框架顶层端节点采用柱内搭接方案时的抗震性能,
采用穿孔爆破法对露天矿山进行采掘生产,是现阶段露天矿开采的主要方式。频繁的集中爆破作业产生的冲击荷载,促进原有微裂缝的迅速扩展贯通,并诱导新裂缝滋生,对周围岩体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理论必须更新和变异,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从传统的“3”要素管理提升到“5”要素管理,即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类突如其来的城市灾害频频发生,城市交通系统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类灾害,是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全年天气中不利天气占15%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