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基本翻译理论的分析入手,把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与诗歌翻译这一载体相结合,并从美学、语言学和文化三个角度,运用相关翻译理论从各自的主观及客观两个方面,对汉诗英译中译者主体地位的必然性进行一步步阐述,旨在澄清该领域传统的有争议性观点,抛砖引玉进一步探讨该论题的指导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当前比较热的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独具特色的汉诗英译相联系,一方面,抓住诗歌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色,并结合文本的模糊性、翻译策略的处理、内容与形式的转化以及翻译中各种制约因素的积极影响等理论对译者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另一方面,从语言、文化和美学角度运用相关语言学、传统美学、接受美学及文化多样性等理论对译者主体地位的体现进行多维性研究,这些对于目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翻译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翻译的定义,传统上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标准,译者的定义及译者的身份从隐身到显身的转变,从而引出译者主体地位这一具有争议的观点。 作者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研究译者主体地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是对原作美的再创造,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传统的理论已不能够完全解释翻译实践中一些相关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拓展翻译研究的角度,当然包括翻译的主体和译者的作用的研究;对译者定义的阐释更是证明了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的重要性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而译者的身份从隐身到显身的转变,更是为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切入汉诗英译这一研究载体,从文学翻译引入诗歌翻泽,分析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及其翻译标准的界定,诗歌翻译中形似与神似之争,以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进一步确定译者在汉诗英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诗歌这一独特文学的特点,包括形式、韵律、内容等分析其翻译的难处,进而从意境分析其文本的模糊性,这是译者主体性得以体现的又一个前提。作者在3.2.2.1一节中对文本的模糊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中心部分。 第三部分从翻译主体的认定入手,分析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特点,并对译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