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布与其病程、病变范围、临床类型、病情分期、肠镜粘膜象、内镜指数以及组织学活动严重程度分级特点间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本病的证型分布规律,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U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总结有完整中医临床资料的169例UC患者的临床以及肠镜检查资料,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年龄、病程、病变范围、临床类型、病情分期、肠镜粘膜象、内镜指数以及组织学活动严重程度分级与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各证型出现频率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青年人主要以大肠湿热及脾胃气虚证为主,中年人主要以脾胃气虚证为主,老年人主要以脾肾阳虚与脾胃气虚证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初期实证为主,后期虚证为多,病程1-5年主要以大肠湿热及脾胃气虚为主,5-10年主要以脾胃气虚和脾虚湿热为主,≥10年以脾肾阳虚为主。初发型为湿热蕴结大肠(湿热证),慢性复发型为脾虚湿热并存(虚实夹杂),慢性持续型为脾肾气血俱亏(虚证)。轻度以大肠湿热证为主,中度以脾虚湿热和脾胃气虚证为主,重度以血瘀肠络、脾肾阳虚证为主。病变部位在直肠与直乙结肠者占57.98%,主要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左半结肠占16.57%,主要以脾胃气虚及大肠湿热两证型为主,区域性结肠占9.47%,主要以血瘀肠络证为主,全结肠占15.98%,主要以血瘀肠络、脾肾阳虚两证型为主。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三证型中,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脾肾阳虚型及脾虚湿热三证型中。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阴血亏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五种证型内镜下粘膜象的共同点以粘膜充血水肿,病变弥漫分布为主,不同点在于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主要以糜烂溃疡以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等特点为主。脾胃气虚证内镜下粘膜象主要以自发性出血特点为主。脾肾阳虚证内镜下粘膜象主要以粘膜粗糙颗粒状及自发性出血特点为主。血瘀肠络证病例内镜下粘膜象主要以息肉,肠腔狭窄,粘膜粗糙颗粒状特点为主。UC七个证型中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以及脾虚湿热证的内镜指数较高。组织学严重程度分级Ⅰ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Ⅱ级以脾胃气虚及大肠湿热两证型为主,Ⅲ级以脾肾阳虚及大肠湿热两证型为主。脾胃气虚、大肠湿热及脾虚湿热三证型主要在病理分级Ⅱ级中多见,脾肾阳虚及血瘀肠络主要在病理分级Ⅲ级多见。结论:本研究提示UC证型分布与患者病程、病变范围、临床类型、病情分期、肠镜粘膜象、内镜指数以及病理组织学分级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上述指标的观察以及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的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是本虚和标实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湿热内蕴为主。在疾病的活动期,实证占主导地位,可夹杂虚证或虚实二证同时表现;在缓解期,虚证占主导地位,可夹杂实证或虚实二证同时表现。由此可见在UC的临床治疗中,当注意采取分期而治,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同治以及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