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镊又称单光束粒子阱,是Ashkin在光与微粒子相互作用实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明的[1].由于光镊具有捕获和分离粒子的能力,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光镊是利用高度会聚的高斯光束(TEM00)把高折射率粒子吸引到光束的亮聚焦区。随着对光镊研究的深入,传统光镊捕获粒子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出来。例如,捕获到高聚焦区附近的粒子由于热吸收很容易受到光学热损坏,再者传统光镊也无法捕获低折射率的粒子。利用光学涡旋不仅可以提高粒子的捕获效率,还可以克服传统光镊无法束缚低折射率的粒子的不足[2].
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光镊的基本原理、光阱力的数值计算和单光阱光镊系统组建方案三个方面。在光阱力的数值计算中,基于几何光学追迹原理,从理论上研究了米氏粒子在TEM01*涡旋光场中的的受力情况,给出了轴向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还给出了该类光场捕获粒子时选择参数的优化依据。计算表明:束缚较大的高折射率的粒子时,光学涡旋结构的光束产生的轴向束缚力是相同激光功率下光镊的3倍多;而且存在两个平衡点,更有利于捕获粒子。并给出了TEM01*涡旋光场捕获实验选择参数的优化依据:束腰越小势阱越深,捕获越稳定;波长越长势阱越深,捕获的稳定性越强;粒子的半径越小所受轴向力越小,也就越不容易被捕获;粒子的相对折射率越大势阱越深,但当相对折射率大于1.45轴向力始终大于零,粒子无法被捕获。因此,适当选择各实验参数可增强捕获的稳定性。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光镊技术研究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光镊技术的发展,概括地介绍了光镊捕获微粒的机制。第三章对粒子TEM01*涡旋光场中的光阱力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实验参数对光阱力的影响。第四章介绍了光学扳手。第五章介绍了光镊系统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