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洛河流域处于中国中部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是生态、气候等变化的敏感地区,发现有多处旧石器遗址点和大量的旧石器,是研究古人类生存与古环境变化关系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理想区域。研究区旧石器考古、河流地貌、黄土地层及年代学等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区域环境变化及其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尚需要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开展了南洛河流域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和黄土地层孢粉的古环境重建研究。我们选取上游洛南盆地10种植被类型下表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被类型表土中孢粉组成有较大差异,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花粉含量平均值>40%,且有较高的中华卷柏孢子含量;疏林灌草丛、灌草丛中乔木花粉平均为13.2%、16.6%,灌木花粉相对草丛含量较高;草丛和农田中乔木花粉平均含量<10%,草本花粉>80%,灌木花粉<1%。松属、栎属等乔木花粉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能指示区域植被,松属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超代表性,栎属具有低代表性;蒿属花粉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禾本科花粉具有很好的植被指示性和低代表性,藜科花粉的高含量可能指示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可能具有指示森林或松林环境的意义。聚类分析和PCA分析都能较好区分森林和非森林植被。孢粉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辅助植被类型的辨别,但与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弱。根据表土研究结果,我们重建了洛南刘湾剖面和卢氏乔家窑剖面约600ka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并初步揭示了古人类生存的环境。黄土地层孢粉组成与地层、磁化率、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等有很好的可比性,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古植被、古气候变化。南洛河流域S5以来古环境经历多次交替变化,古土壤阶段植被和气候好于黄土层沉积阶段,古土壤时一般发育落叶阔叶林或森林草原景观,森林郁闭度可能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黄土沉积时发育疏林草原或草原,气候相对凉干。卢氏盆地气候比更深入秦岭腹地的洛南盆地稍暖湿。古人类多活动在气候温暖湿润时期,当时植被环境可能为以栎、榆、朴等为主的森林郁闭度不高的落叶阔叶林或森林草原。